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火     
正火是物质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热。这物质,在我们川东北农村,是木柴。做饭,煮猪食,家家都烧木柴。冬天,一家人围在火塘边烤火,也烧木柴。哪家要烧瓦制砖,还是烧木柴。山里树多,除了石头上没长树,其他地方,密密麻麻,成片成林,到处是树。那些歪歪扭扭、难以成材的树,得砍。树上的枝丫多,得伐去一些;林间的杂树多,也得伐去一些。把这些砍伐的树木和枝  相似文献   

2.
正守岁是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也是过春节时的一项重要活动。"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乐叙天伦,通宵不眠,以待天明,谓之"守岁"。"守岁"活动由来久远.据史书记载早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守岁"了。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对守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为守岁赋诗情画意。南朝梁诗人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云:"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守岁长至天晓的欢乐情景。很多"守岁"诗记述了古代"守岁"的一些民俗风情.读来生动形象,让人向往。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写过一首《守岁》  相似文献   

3.
不记得何时在何本杂志上,曾看到一幅边城湘西凤凰的图片:一湾幽静深邃凝然不动的碧水,水边是依水浣衣的土家妇女,深蓝的土布衣裙,繁琐又华贵的银饰,那样蓦然地一抬首,幽幽的眼波与水波相映;身后是一栋栋密密挨挨的吊脚竹楼,你挡着我,我掩着你,灰暗而斑驳。袅袅炊烟正升起,仿佛可以听到火塘中木柴爆裂的声音,嗅得到松木的清  相似文献   

4.
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除夕守岁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作为一种民俗,除夕守岁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  相似文献   

5.
古代除夕诗     
除夕守岁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古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章。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守岁》为题写有一诗:暮景斜芳殿,年  相似文献   

6.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的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叫做卡。(90年武汉市)2.干木柴的燃烧值是3000千卡/千克,要得到15000千卡的热量,至少要燃烧干木柴千克。(93年天津市)3.酒精的燃烧值是7200千卡/千克,读做。完全燃烧0.2千克的酒精,能放出千卡的热量。(93年上海市)4.水的比热为,读作,它表示1克(或1千克)的水温度1℃时所的热量是1卡(或1千卡)。(91年江西省)5.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部相同的水和煤油。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之后,的温度升得高一些;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等,则需要吸收的…  相似文献   

7.
春节习俗     
《甘肃教育》2009,(1):33-33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圆,吃过年夜晚,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除夕守岁的习俗.  相似文献   

8.
老师颂     
老师是大海,我们是金鱼,金鱼每天都在大海里游泳。老师是火焰,我们是木柴,火焰每天燃烧着木柴。老师是天空,我们是小鸟,小鸟每天都在天空中飞翔。老师是大树,  相似文献   

9.
守岁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留下了许多广为传诵的诗句,如今品赏起来,仍然十分真切感人。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点起明亮的蜡烛,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守岁,苏轼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歌哗。”将除夕守岁的情景,欢聚守岁的形态刻划得淋漓尽致。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日,少年犹可夸。”这是大诗人苏东坡有名的《守岁》诗,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此强烈哀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今读起来,仍能醒世警人。其中的“恐”字,份量很重,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积极态度。 “今夜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云中改,云颜暗里催,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这是唐代神童诗人史青写的“守岁”诗。诗中两个“催”字,透露了作者自觉时间紧迫,不能苟活的进取精神。 说起这首诗,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史青少年时,上奏唐朝的玄宗皇帝:曹植七步作诗,我要比曹植更强,可以五步作诗。唐玄宗遂以“守岁”为题,令史青作诗,史青果然在五步之内将诗作成,在场的人无不惊讶! “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今夜借年华。”这是唐代诗人徐振起写的“守岁”诗,诗中的“偏从”与苏东坡的“恐”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地风雪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杨柳芳容樨,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这是明朝诗人叶▲的“春节”诗,形象确切地概括了春节欢快的总基调,表现了诗人辞旧迎新、憧憬未来之情。 (《大众卫生报》1996年3月16日转自《资料卡片杂志》)  相似文献   

10.
位于澳门路环岛黑沙公园,近日发现一处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玉石饰物作坊遗址。发掘面积只有32平方米,却发现了相当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包括有距今3000年到4000年前当时人类生活的遗迹和遗物红烧土和石砌火塘,在火塘附近散布相当多的陶器碎片,有炊煮用釜、器座和盛载用钵、罐等。更引人注目的发现是一套完整的制作玉石玦环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历来人们普遍认为在木里藏族这一社会群体中,父权制和母权制是交替的。笔者通过对“母权制”涵义的考察,认为这一观念并不准确,但在社会结构上两性地位是平等的.而由“火塘上位制度”所反映的两性不平等现象是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火塘在侗族的传统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侗族传统干栏民居以火塘作为家庭成员活动的公共空间,在精神功能和空间上均成为家庭中心而处于统领地位。通过对侗族火塘的研究,可将其空间与精神上的双重功能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从住宅秩序及居住建筑与行为模式的互动上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守岁     
守岁,是年节各项活动中的最末一个节日了。腊八和送灶都是祀祖祭神的事,守岁则是自己的事。“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一夜是时间的门槛,年序将进入新的一轮,人的年纪将增加一岁;生命,不论是走向盛旺,还是趋向衰亡,古人都异常关注此新旧交接的一刻。大家围炉而坐,彻夜不眠;为了来年好运,他们一边喝着屠苏酒,一边念诵《椒花颂》(古人新年祝  相似文献   

14.
土屋隐在大山深处,周围古木参天。屋里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木床、一个灶台、一堆木柴、一床被褥、一盒火柴、一把刀。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从没有第j人到过这间土屋.当然更没人动用过这些东西。可是每隔一个月.父亲仍然会领着儿子过来,擦一擦桌子和椅子,晒一晒被褥和木柴,磨一磨刀,装走灶台上已经潮湿的火柴,并换一盒干燥的火柴。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述及有关火柴方面的知识,教学参考书第一册上给出了安全火柴的配方,火柴头药料有:氯酸钾、硫化锑、胶等;火柴盒侧面涂料有:红磷、硫化锑、玻璃粉、胶液.不言而喻,擦火柴时,必须使火柴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放出足够的热量,将产物和柴杆加热,使温度达到木柴着火点以上才能点燃.今作简单的推算来说明这个问题.查有关文献知,木柴的热容为1.75J·g-1·K-1、密度为0.5g·cm-3,木柴的着火点约在300℃,其它数据参见下表Sb2S3KClO3Sb2O5KClSO2ρ(g·cm-3)…  相似文献   

16.
“这是压岁钱啊,给你压岁的。”爷爷奶奶摸摸孩子的头,慈祥地说。孩子便认真地看着手上的钱.有好长一段时间不再感到困倦。孩子并不明白“岁”的含义,但红红的守岁的火.映得孩子的脸像一个美丽的苹果。  相似文献   

17.
下过霜,皮匠爷来了。 早晨,他背着那个大背篓,走过原野,走进院子。 厨房里,火塘生了火。我坐在火塘边喝小米粥,外婆在灶台前忙着煎鸡蛋饼。空气里香喷喷的。  相似文献   

18.
牛蕊 《辅导员》2013,(18):57-58
操练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就像是木柴与火的关系。如果木柴搭得合理,火焰越高,温度就会升高,气氛也会越来越好;反之,木柴搭得不合理,火焰就可能会熄灭。操练方式就如同搭木柴架子。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课堂操练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同伴辅导法同伴辅导法,也叫"同龄伙伴辅导法":即同一班内优等生对后进生进行帮教,发挥余生的辅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蕊 《辅导员》2013,(12):57-58
<正>操练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就像是木柴与火的关系。如果木柴搭得合理,火焰越高,温度就会升高,气氛也会越来越好;反之,木柴搭得不合理,火焰就可能会熄灭。操练方式就如同搭木柴架子。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课堂操练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同伴辅导法同伴辅导法,也叫"同龄伙伴辅导法":即同一班内优等生对后进生进行帮教,发挥余生的辅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映着灶膛里红红的炉火,我沉浸在书里。木柴噼啪炸响,蒸锅热气升腾,不时有一两点火星子像流星一样,划破灶台上方的黑暗。"木柴快掉出来了!"说着,妈妈劈手把我手里的书夺了过去。那本书,就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那天,是2007年的除夕。那年,我正读小学四年级。那本《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是我用小人书跟同学赵晓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