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陈天波 《中学文科》2007,(12):118-118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对联,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使历史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李弗不 《高中生》2013,(10):58-58
有些中国人外语说得比外国人还好,同样,有些外国人汉语说得比中国人还棒。中国有很多独特的文化,令一些外国人求知若渴,爱不释手,对联就是其中之一。你别看人家是外国人,可写起对联来。也不见得逊色于中国人。不信?咱们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题材丰富多彩,格局千姿百态,用途广泛,雅俗共赏,很受人们喜爱。许多文人墨客不但擅长自撰对联,而且喜欢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觅佳句组成对联。这种摘取前人名言名句组成的对联,就叫做集句联。历史上,像王安石、苏东坡这样的大文学家都十分热衷于创作集句联。王安石集的一副对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至今为人们所传诵。该联上下句分别取自谢贞《春日闲居》和王籍《入若耶溪》,对仗工稳,意境优美,堪称集句联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6.
《海外英语》2010,(6):15-15
以下这些句子虽然简单,却是最地道的英语精华,绝对是“学一句项十句”,说出一句话就让老外无比惊讶!快来一起操练吧!  相似文献   

7.
对联和谜语,是我国独有的两种文学形式,可以说是奇葩异放,独领风骚。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若把谜语和对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则更会横生出意想不到的妙趣来。  相似文献   

8.
程扬 《老年教育》2010,(10):48-49
数量词在对联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将枯燥乏味的数字引入对联之中,作一番艺术处理,即可像魔方一样化平淡为新奇。  相似文献   

9.
联诗成对乃“中”字号大宗国粹。弘扬对联文化是融化国粹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善事。鲁迅诗联堪称近现代对联文化的经典,其特色在能文能白,能雅能俗;能叙能议,能刺能喻;对今典古典、佛典西典亦可熟练使用。  相似文献   

10.
溲园联语     
樾风 《教师博览》2008,(8):50-50
溲园,即厕所,北方人谓之茅坑,乃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不可或缺之地。古今中外,城镇乡村,广场通衢,大街小巷,宾馆超市,民宅私邸,无所不在;达官显贵,才子淑女,贩夫走卒,村妇农夫,男女老幼,无人不与。于是乎,在中国最具群众基础的文学形式——对联,亦堂而皇之走入茅厕,或庄或谐,或雅或俗,成为独具一格之溲园对联。兹不避其臭,不畏其俗,撷其一二,集而成文。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千姿  相似文献   

12.
妙联趣谈     
"海望楼望海,日观峰观日"这是一副回还对联,无论顺读、倒读都一样。海望楼在海南岛五指山下滨海之处,一位广东老客上楼饮酒,忽发奇想出此上联,全国征下联。这是对得比较工整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趣说嵌字联     
对联是一种很有意思、独具特点的艺术形式。除了要求严格对仗,自从出现伊始,对联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纳福,辟邪——这就与诗中的对仗区别了开来,否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相似文献   

14.
说起“老外”,想来大家都知道是指的外国人。“文革”前,在辽阔的国土上,还很少能见到“老外”。而现今,不仅“老外”不再罕见,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大环境,成了外国人眼中的“老外”。  相似文献   

15.
对联这种传统、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抑或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若教学内容包含一个明确的中心和两个清晰的板块,就可以考虑运用对联式的板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国度中,与我国一水之隔的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文人学士深谙对联之道。有一日本文人就曾写下这样一副格言式对联: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锅内煮山川。此联富含哲理,对仗工整,被一陶瓷制作商烧制在名贵瓷器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7.
我爱京剧     
京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草药、水墨丹青一样,都是中国的国粹。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豫剧、沪剧、秦腔、黄梅戏,能在其中独占鳌头,京剧一定有着别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接手新班级时,发现了一个家庭贫困的女孩,为了帮助她,我为她申请了补助款,在全班同学面前交给了她,谁知却伤害了她,反思中,我明白了:爱,是心与心的交融,要讲求工作艺术,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19.
倪佳 《学语文》2014,(4):73-74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中国。对于这些以金发碧眼为典型代表的外国人,国人已经渐渐不那么新奇了,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们早已是司空见惯。说起这些外国人,大家最熟悉的称呼恐怕非"老外"莫属了。我们在称呼他们为"老外"的时候,好像不带有什么特殊的感情色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外国人好像并不喜欢这个称呼,这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呢?我们为什么这么叫?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外"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集句联,就是从古今不同的诗文中摘取现成名句,或将原句略加点化,形成的对联。集句联看似信手拈来、坐收渔利,实则是长期积累、苦心煞费的结果。集句联不仅要求作者博闻强识,精通古今,而且要信手拈来,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另出新意.还得合乎对联对声律、对仗、平仄的要求。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