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店业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酒店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作为装饰设计元素在酒店设计中的多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科学普及进入现代科普阶段,即公众理解科学阶段。与传统科普相比,现代科普具有明显不同的新特征:强烈的反唯科学主义色彩,政府与公共机构的更多关注和参与,主客体关系更加复杂化,内容和手段更趋多样化。有关这些特征的分析,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拥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中国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大的变革,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革显得尤为突出。服饰领域出现了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的共同流行;饮食文化中,西餐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餐桌;居室建筑方面,在中式住宅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的建筑理念逐步融入其中;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术体制下,中国学人应采取怎样的读书方法和治学理念,传统与现代如何对接,是中国学界一百多年没有充分解决的问题。桑兵主持编纂的《读书法》辑录中国传统儒家和近现代学人的读书方法,侧重历代读书之法、读历代书之法、一般读书之法、读书与治学,散见中求取贯通,为人文社会学科提供了如何读书以及怎样治学的门径,但该书瑕瑜错陈。先秦诸子各有读书路径,该书对儒家之外的先秦诸子和先秦典籍重视不足;儒、释、道三种读书理念在中国古代并行不悖,该书对佛道人物探究不深;近现代学人中,该书没有详列康有为的读书方法。总体来看,桑兵的读书理念依然在传统的藩篱中徘徊,忽略对现代学术本质的关注与探讨,与现代学术体制下的读书理念和研究方法尚有距离,缺乏对中西古今问题的建设性解答。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21世纪初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一门“创造性”和“实用性”兼具的艺术学科,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开始注重艺术实践,这一理念应用在教育中,不仅符合了新课改的课程要求,还遵循了艺术设计本身的特质与学科规律。目前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从“创造性”“实用性”角度进行深度挖掘的书籍并不多,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是其教育过程中面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应对策略,同时也是中国艺术设计融入全球市场的一个判断标准。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出了一定的规模,并借助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开始与国际艺术设计潮流逐渐结合,新的设计理念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激起浪花,激发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艺术设计教育的长足进步,各个高校分别扩招,但同时更多的问题开始浮现,如理论先行、师资跟不上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西方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两者都围绕着古典著作而存在,有着十分相似的属性和呈现形式。在19世纪之前,传统教育一直作为中国和西方教育的主流模式存在,西方由于工业革命引发了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并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教育;而中国则受到外部力量的刺激形成了现代新学制,成为世界教育思潮的一部分。这一转变过程是新时期国学教育价值和定位的基础。国学教育在教育理念的属性上是一种居于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教育形式或教育理念;在时间上,国学教育处于现代社会之中,属于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理念上,国学教育除了在教育内容上以古典化的内容为基本取向之外,也应拥有独立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探讨杨鑫辉汪凤炎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不但受到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也受到本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今中国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现代教育理念对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教育理念也必然会对中国...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时期是西方现代卫生学说在华传播史上极具开拓意义的历史时期。“近代传播西学的第一人”傅兰雅通过开拓性的选择翻译西方现代卫生学说、译本生产中务实的文化叙事策略、积极拓宽卫生文化信息的流通渠道,有力助推了西方现代卫生学说的中国传播,开启了国人卫生观念从传统道家哲学卫生观向现代科学卫生观的历史转向之旅,进而将极具现代意义的公共卫生观引入国人的卫生视野。洋务运动时期傅兰雅的卫生科普极具时代特色、主体意识和历史意蕴,成就了中国卫生启蒙史和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篇章,对当下中医文化海外科普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设计领域,传统文化已被作为重要素材与理念运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让设计更有"中国风"韵味。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产品的主要环节是设计,所有设计为基础的产品生产,其传承文化理念都是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的滋润。文章在探讨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运用策略及展望,以期更好地促进创新工业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标志在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广泛传播,成为沟通现代企业和大众的桥梁,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如柯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同时也能体现出现代的设计理念和企业理念。是设计出既具中国特色同时更具有时代感、生命力标志的关键,也是标志设计更趋国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有着被民俗生活所赋予的鲜明文化品性,这种古风犹存、最民间化的图形艺术蕴涵着许多西方后现代设计的理念和艺术特征。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置于现代平面设计的构成理念中,其呈现的图形并不缺乏现代设计语感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而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活动中,对传统民间剪纸  相似文献   

13.
产品设计是一种文化.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解决的是产品设计的中国特质问题,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构建现代、未来文化之需;是构建中国化的产品设计理论体系及其特色之需;是中国现代产品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需;是中国经济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型之需,它给予了现代产品设计以极大地丰富、拓展与完善,促进了产品设计理念、内涵与实践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郑虎林 《天津教育》2023,(5):186-188
<正>高中书法教育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书法教育在中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传统书法教育理念对于新时期美育改革下的中学书法教育固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现代教育环境和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加之书法本体之于当代人的意义已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探索适应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书法教育手段及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周谷平  张雁 《教育研究》2006,27(11):29-34
在大学发展史上,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向美国现代大学理念转化是一个延续的、互动的过程,这两类理念共同架构了现代大学人的创新思想取向和行为模式。我国大学存在着经典与现代理念的双重缺失,因此,我国创新型大学建设中面临两大张力:经典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张力以及经典大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张力。经典大学理念的守望与超越共存,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大学中应一以贯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的历史,以及在工业化生产背景下,研究用传统手工艺理念溶于现代技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设计吸取了传统手工艺中很多精华,用于服装设计领域,在设计中强调让设计师掌握技术知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现代设计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同时也表明现代服装设计是有历史传承的。在日新月异的服装设计发展的今天,我们还是应把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彩纷呈,凝聚了广大群众的智慧。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激发设计工作者的艺术灵感,还能够建立文化自信,赋予现代设计更深刻的内涵。文章首先探讨了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分析了现代设计理念的特点,最后深入探讨中国艺术设计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当今应从中国文化现代化和世界化的脉络,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因由,对照"文化中国"的理念与实践,解决传统文化走入现代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让传统文化以崭新姿态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许多经典的佳作都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书法、京戏脸谱、传统剪纸、中国结、祥云图案等。中国元素的使用既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特征,又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本文就如何认识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进行了全面探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不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单纯延伸,而是在同西方文化激烈冲 撞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西学东渐中,德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而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的传播,不仅播种了科学、民主、法治的理念,而且以其新的伦理价值为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型注入了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