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建梅 《考试周刊》2014,(72):69-69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放得开,方能收获无限精彩。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放手、大胆放手,才能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习作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习作真正成为孩子们放飞心灵、倾吐心声、流露真情的芳草地。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为了能真正实现"乐于习作"这一理念,摆脱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生活为主线,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捕捉生活"、"提炼生活"、"丰富生活"、"思考生活",才能真正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好词、佳句;创造丰富多采的活动情境,做到积累情感;走出课堂,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培养观察能力.有了充实的积累,习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让积累成为习作起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的主体绝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儿童本位,尽可能调动他们参与评改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享受习作评改的乐趣,让习作评改课堂溢满活力,收到实效,让习作评改课堂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5.
王强善 《考试周刊》2013,(32):47-48
作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应更加"给力",给予学生"正能量",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评价应走向自主、开放,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丰富体验,提升习作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好词、佳句;创造丰富多采的活动情境,做到积累情感;走出课堂,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培养观察能力。有了充实的积累,习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让积累成为习作起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廖良国 《四川教育》2020,(14):37-38
习作教学不能孤单前行,要与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进行整合,还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使其融通共生。只有多维互动、多元共生,习作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相似文献   

8.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本在哪里?本在课标,本在儿童。只有基于课标、基于儿童来设计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作兴趣的发展,才能提升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驱力,只有引发学生的习作冲动,激发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逐渐对习作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1.
叶虹 《考试周刊》2014,(35):46-46
<正>我在参与区域教改质量检测学生习作评点打分工作时,暗自质疑现场解读评分标准研制操作要求的严苛,与日常学生习作等第评定的差距太大。试想,学生日常习作有老师指导,没有考场压力,普遍能取得较好等第;在考场上,学生要独立完成习作,因为强势的"实验学校评判标准"而屡屡受挫。敢问,代表大部分学生水平的普通小学甚至边缘学校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怎么保护?怎么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整体的习作能力?怎样才能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多元评价,个性发展"的习作评改原则?我秉承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做法,尝试指导学生自批自改习作,师生共同进步,获得写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实施中存有诸多问题。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只有以强化学生的习作学习为立足点,以提高学生包括习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在内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使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内化语言与发展习作能力的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大量的习作材料和习作方法,才能实现读写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能力提高,要想让学生在大草原上驰骋,就必须解开缰绳,摒弃束缚,以生为本,用多种渠道点燃学生的思维,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培养,学生才能像马儿一样,自由驰骋,真正提高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乙伟伟 《考试周刊》2012,(82):61-62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驱力,只有我们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逐渐对习作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一直都是小学生习作的一个难点。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素材就是习作的直通车,它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贴近生活,走出书本的约束。学生常常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这就需要他们去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们自己的见解和真情实感。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习作的生命是真情实感。"而体验,就是连接语文和生活的一座桥梁,是为习作注入情感生命的一泓"活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的习作教学,谈谈引进有效体验,激活作文课堂方面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学生习作素材的宝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立足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源于生活的写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只有将习作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手段,传统作文教学让学生习作有过多的束缚,作文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在作文前要进行简单的指导,作后要进行翔实的批改并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实施中存有诸多问题.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只有以强化学生的习作学习为立足点,以提高学生包括习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在内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出发点和归缩,才能使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内化语言与发展习作能力的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习作材料和习作方法的策略,才能实现读写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