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存在人才培养创新性疲软人才输出难以达到市场的发展要求,无法高效地完成社会对接等问题。本文以实践教学角度,通过建构高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主体人才培养的优势,使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更好地与人才市场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实践技能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符合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需求特点的要求,在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走重点高校学术性人才培养的道路,在市场发展中不具有竞争优势.重视实践技能的发展与培养是解决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技能培养“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渭南.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技能未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旅游专业人才集中和培养的地方,对接所在地方旅游业发展,为其提供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和智力服务,不仅符合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高校旅游专业教学、科研水平。就高校如何对接地方旅游业发展,实施学、做、研结合的培养措施、建立人才培训和智力服务对接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与区内旅游人才的发展休戚相关。目前,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内,急需高标准、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而各类学校与企业所培养的人才多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实用性较弱,不能满足大量需求。因此,应该通过树立"专区"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加强人才纵向交叉对接培养,通过大国带动人才交换与合作培养等高校培养策略,设立"专区"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谐文化环境保障体系,来提高中国一东盟无障碍旅游区旅游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背景下,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然而,现行的旅游管理课程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下旅游市场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以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阐述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并基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旨在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旅游行业可谓蒸蒸日上,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远远超出其他第三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面对偌大的一个旅游市场,很多高校也不甘示弱,都把目标瞄向了这一市场,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也因此成为了近几年高校的热门专业。但是该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本文主要通过这一现象来剖析我国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学模式的内容,以期为同类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提供借鍪与参考,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明确此类院校首要任务是培养未来行业所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转型发展和专业建设中,结合市场需求,与大唐移动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通信工程专业,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特色培养计划,共同制定教学质量体系和考核标准,按照"工程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专业与行业无缝对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程型技术人才。本文从学校转型发展和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出发,对前期在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详细阐述了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特色培养计划的构建和具体实施方法,供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旅游管理专业应以培养旅游市场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主动对接本地旅游业,组建校企一体的课程建设团队,通过定期的市场调查明确专业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岗位工作过程与职业准入制度构建项目化、模块化、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及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专业办学模式是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旅游产业的地位提升和转型升级,需要更高层次、更加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旅游教育遵循办学规律,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办学之路。在综述国内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旅游学院建制和旅游系部建制两种办学模式及其效果,探讨从特色专业到旅游学院、再到国际化办学的旅游专业办学路线图,最后就提升旅游学科地位、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当前广西及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广西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当前旅游经济发展形势的应用性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从课程体系这一制约广西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入手,在分析目前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茹茹  王丹 《成人教育》2021,41(2):83-8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艺术素质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但同时,高校成教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也面临着挑战与发展机遇。基于此,通过剖析当前高校成教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对高校成教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方式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旨在通过艺术素质教育改革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区域环境危机日益表现出"个性"鲜明的区域特征,在区域环境伦理的构建中,高等院校的环境伦理教育无疑处于研究及设计的顶端。该文基于我国云贵区域丰富多样的环境及民族文化,以地质类专业为例,提出高职院校要突出其显著的环境类专业属性,开展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研究及实践,做到专业发展与环境伦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并引导专业学习实践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进而延伸到终生学习等拓展教育中,达到内化的环境德育教育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合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必须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据调查,安徽省旅游业现有大专以上人才50 008人,预测到"十二五"末安徽省旅游人才需求总量为163 000人;为此必须研究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加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企业人才培训、完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措施,实现旅游人才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等体育院校的内涵发展有其内生逻辑和外在动因,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内涵发展应着力完善治理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助推新时代发展。针对功能定位、办学特色、服务能力、综合效益等方面的挑战,应完善院校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满足专业人才需求;赋能“三位一体”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益;强化体育行业特色,办好运动项目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高等院校本、专科教学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其主要办学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文章重点论述了地方性高等院校本、专科教学必须利用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教育的战略转移。文章还提出了地方性高等院校和当地社会资源的关系,高等院校如何适应社会环境,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推进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双创”人才的一些做法及学生对“双创”教育的满意度,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措施。要注重构建全校联动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行业驱动的产教融合实训体系,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师资体系,设置层次化的校内竞赛平台,并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