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TEM教师"应具备何种知识"问题的探讨是STEM教师发展基本理论构建的关键,在应然视角下,基于教师知识研究经验,突出STEM教师知识特点,初步形成了STEM教师知识框架。本研究借助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修正后,确定STEM教师知识的最终框架,其内容包括元认知知识、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五类,其中本体性知识内含STEM学科知识与STEM课程知识,条件性知识内含教学法知识、评价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学习者知识与工具资源知识,实践性知识内含学科教学知识、情境知识、合作知识与设计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各知识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图书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涵义,探讨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模式及知识流程。互动模式为: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知识"一半"与"另一半"的交互作用,即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个人知识与社会知识、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等五对知识每一对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略探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生成之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及其在头脑中的表征、保持与激活等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促进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有效提取的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从程序性知识到陈述性知识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知识与知识进步的两个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知识(local knawledge)是与普遍性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相对应的学术概念,它不是狭义地指某个地城或某种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人们领悟到,从地方性知识向普遍性知识的进化是知识的进步,同样,从(貌似)普遍性的知识向更高层次地方性知识的进化也是知识的进步,这两种进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的知识观需遵循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与研究生教育的精英逻辑,这客观上要求研究生具备以高深与广博为内核的知识内容观、以系统化与贯通化为要旨的知识结构观、以稳定性与精英性为着力点的知识价值观。当前,人工智能引发的知识变革诱发研究生知识观发生某种程度异化,主要表征为显性知识遮蔽缄默知识、同质性知识阻隔异质性知识、海量碎片化知识消解系统知识、泛滥的“软知识”侵蚀“硬知识”。为此,优化研究生知识教育、实现知识学习方式转向、构建新知识素养当是人工智能时代重塑研究生知识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知识向能力转化受知识类型、学习策略、学习情境等中介变量的制约。研究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条件与策略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可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策略性知识调控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问题解决检验个体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个人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和个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三种类型。在逐一梳理与批判三类知识观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向度,重建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即个人—社会辩证伦理主体的课程知识主体观、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本质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评价观。  相似文献   

9.
把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看成是一个集对,并作同异反集对分析,发现在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这两极之间存在中介知识这一宽阔的地带,中介知识是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机过渡和相互作用,典型的中介知识既有部分默会性又有部分显性性,一般的中介知识则具有个体差异性、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中介知识的提出为推进默会知识理论在现代教育探索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视域中的化学学科知识有别于化学课程知识,还包含化学教学知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建构,体现了课程知识的选择性、教学性和教育性。核心素养的知识组成包括化学学科实体性知识、学科方法性知识和学科意义性知识。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组织的视角审视素养化教学,可获得如下启示:厘清知识素养关系,实现知识学习的素养培育;深化课程知识理解,明晰知识学习的素养内涵;注重教学知识创生,优化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其某些专业知识是通过隐性学习而获得的。教学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才能实现相互分享。创造知识的模式可分为四种,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依据创造知识的模式,以下方式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构建教学的学习共同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学习;同伴互动。  相似文献   

12.
对数学理解的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现代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大类,根据数学知识的特征,我们将数学知识分为结果怀知识和过程性知识2类,其中结果性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怀知识。因而,数学理解应指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理解。图式的获得、产生式系统的建构、关系和观念表征的完善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理解、程序性知识理解、过程性知识理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Teachers’ content-related knowledge i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learning progress of students. Different models of content-related knowledge have been proposed by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most of them take into account three categories: content knowledg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d curricular knowledge. As there is no consensus about the empirical separability (i.e. empirical structure) of content-related knowledge yet, a total of 134 biology teachers from secondary schools completed three tests which were to capture each of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content-related knowledge. The empirical structure of content-related knowledge was analyzed by Rasch analysis, which suggests content-related knowledge to be composed of (1) content knowledge, (2)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d (3) curricular knowledg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d curricular knowledge are highly related (rlatent?=?.70). The lat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content knowledge and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rlatent?=?.48)—and curricular knowledge, respectively (rlatent?=?.35)—are moderate to low (all ps?<?.001). Beyond the empirical structure of content-related knowledge, different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egard to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ntent knowledg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d curricular knowledge acquisi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an in-depth trai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self-study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particular categories of content-related knowledge.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aching experience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curricular knowledge, compared to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content knowledge and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普适性与境域性:课程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有普适性与境域性之别。普适性知识是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共同承认的知识体系,是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科学知识。境域性知识是指地方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及缄默性知识等,它是特定人文情境与范围内有价值的知识。普适性知识由境域性知识发展完善而形成,境域性知识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与生命活力,二者相互支持。与普适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主流文化中心课程,它统治着整个课程世界,并成为各国国家课程的核心;与境域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正在补充着国家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知识观转型视野下课程知识意义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的意义是指知识所具有的能够对人的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给予关照、扶持和滋养的特性.近代以来,受知识认识论的制约,课程一味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将"人"隔离于知识之外,知识的意义被严重遮蔽.随着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型,知识与人的意义关系日益凸显,知识的意义逐渐回归.立足知识观转型这一背景,借助现象学,哲学解释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尝试探寻课程知识意义重建的路径:理解课程、体验课耀和建构课程,彰显人作为精神生命体的意义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学教师对教师教学知识各因素的重要性的认识。利用SPSSt3.0和RAMONA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是参加2012年国培计划的中学骨干教师。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量表排序、隶属度函数排序,还是重要性指数排序,教师均认为教育实践知识中最重要的是“学科教学法知识”,而最不重要的为“一般教学法知识”;教学知识可以划分为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包含:课程知识、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育知识包含:教育情境知识、学生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教育目标与价值知识。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型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及特征,选取知识、知识工作者、知识链、知识管理技术和方法以及网络型企业内部环境作为系统要素,构建了由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存储、知识传播、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6个子系统构成的网络型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结构,并廓清了系统要素间的关系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从内容知识和实践知识分析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两个维度的两端分别是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学的知识和科研的知识。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以多元综合知识为中心,向外部扩展的复合结构。这一结构随着教师学术工作生涯的延伸,而有着在教学知识、一般文化知识端不断加强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由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创新出组织的共同知识。由共同知识的生成过程、知识创新平台、知识资产以及三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模型可以解说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机理。个人知识通过由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四类模式所构成的螺旋式循环最终升华为学习型组织的共同知识系统。四种类型的知识创新平台支持共同知识的生成。知识资产是共同知识生成过程的输入内容和输出成果,模糊知识和明晰知识的划分非常必要,二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着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质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两个方面。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幼儿园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把幼儿园建成学习型组织;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学习;积极建构知识共享机制;重视知识创新并有意识地应用创新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