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它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七七事变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七七事变,仅指1937年7月7日至7月8日,中日两军正式的交锋。广义的七七事变还包括7月8日到7月30日.中日间交涉和军事行动同时进行。战斗逐渐从卢沟桥扩大到平津一带,直至平津失陷。  相似文献   

2.
渠长根 《红领巾》2005,(4):34-37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2005,(15):4-15
在这里,我们将再次翻开中华民族现代史上空前壮烈的一页。日本的侵华战争,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战争。在那段苦难岁月里,民族灾难深重到了极点,中华民族的浴血反抗也悲壮到了顶点。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历史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伟力。60年来,这段已融入民族记忆的历史,在不断强化着我们的忧患意识。也不断强化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世世代代永远铭记那个年代,本着明史知耻、明史知理、明史知责的自觉,我们编辑部奉献给大家这期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勿忘历史。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后,"京派"作家纷纷复员平津地区,北平的"京派"作家分别集中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京派"作家的政治取向不同,清华"京派"作家不断转向和进步,北大"京派"作家在艰难的坚守中走向妥协。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的斗争策略亦各有侧重。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战后"京派"作家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白鹅     
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迁居城中去等候归舟。  相似文献   

7.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本文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绥西县级民意机关——县参议会情况的考察,分析研究国民政府基层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基层社会中的国家权力影响、基层社会与国家政权互动关系,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当时绥西地区政治社会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战后中国留用日籍技术人员的研究成果层出叠现。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东北、台湾地区等日籍技术人员分布较多的区域,对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战后中国留用日籍技术人员的研究明显不足,呈现出研究内容好大弃小、研究资料过于薄弱、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三个特点。从战后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留用日籍技术人员两个视角出发,对学界关于战后中国留用日籍技术人员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推动后人对战后中国留用日籍技术人员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华北一带的日军称“中国驻屯军”,直接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日本军人是田代皖一郎、牟田口廉也和一木清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当局和右翼势力否认二战罪责有着深刻政治、历史和思想根源。2015年中国和世界人民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纪念活动,对于牢记历史经验教训,激发捍卫世界和平的勇气和决心,声援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忘记历史教训,一味迁就纵容日本右翼的美国当局则是一个警告和忠告。  相似文献   

13.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宪政主义者,游走于学问与政治之间,是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张君劢的宪政思想有一个前后演变钧发展过程,抗战胜利后,他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国家,而他所说的民主是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统一。本文着重阐述抗战胜利后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力求分析出张君劢在抗战胜利后选择的政治路线与时代背景及他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一代大师齐白石一直定居北京,以卖字面印章为生,生活还算过得去。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各路接收人员进入北京,搜刮勒索,闹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被百姓们讽刺为“五子登科”。白石老人生性耿介孤傲,不喜结交达官显贵,就连这些人索画,他也不假辞色,从不让价,只凭画艺赚钱过日子。  相似文献   

15.
追求光明我的童年是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度过的。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江阴城沦陷,我们逃难到乡间,辗转多个乡村,最后落脚于离城约五公里的金童桥。我就在金童桥小学读书。那是一段苦难的日子。日本侵略军常常要下来"清乡"。我们只好停课到别的村子躲起来,把带有抗日内容的课本塞到房屋基石的小洞里。后来到城市上学,经过城门,要向那里站岗的日本兵出示良民证,还要向他鞠躬,受尽了各种屈辱。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声、吆喝声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80年前的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也是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端纳是中国政坛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而发生于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的和  相似文献   

17.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浩劫和灾难的战争,同时也使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生生不息的强大凝聚力充分发挥出来,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弘扬光大。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英勇不屈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日壮歌。在抗日壮歌中,有不可或缺的一曲乐章,令后人难以忘怀,那就是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本文说说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5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大敌当前,蒋介石别无选择,只好走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道路。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叶剑英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0月24日,浙江杭州沦陷。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被迫带领苏步青教授等浙大全校师生700多人西迁,从浙江建德向江西吉安、泰和方向艰难前行。西迁路上,曲折坎坷,敌机一路尾追,狂轰滥炸,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对抗日战争史的记述逐步趋于客观准确。先后有《中华民国史纲》(张宪文主编)、《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李新、陈铁健总编)中的抗日战争三卷——《全民抗战气壮山河》(李良志等主编)、《坚持抗战苦撑待变》(李隆基、王玉祥主编)、《同盟抗战赢得胜利》(李良志、李隆基主编)等。抗日战争史专著从何理《抗日战争史》起,出版了多种,诸如《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张宪文主编)、《日本侵华战争》四卷(王辅著)、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编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三卷,《中国复兴枢纽》(刘大年、白介夫主编)、《中国抗战军事史》(罗焕章、高培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