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然而,在自然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撞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相似文献   

2.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然而,在自然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撞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就是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覆冰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电线路覆冰是受微气象、微地形及温度、湿度、冷暖空气对流、环流以及风速风向等因素影响的综合物理现象。按冰的形成机理,覆冰可分为降水覆冰、云中覆冰、凝华覆冰,其中以降水覆冰产生的雨凇冰最危险。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会中断,有时会偏离,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思维的突破口,教师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应加强方法的指导,让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物理考试 ,比较注重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有些试题除了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充分把握其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并灵活地运用外 ,还需要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面试以两道物理知识竞赛题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例 1 体积为 0 0 5m3 的救生圈重 1 0 0N ,体重为 40 0N的人在水中使用这个救生圈 .则 (   ) .(A)人和圈可以部分露出水面(B)人和圈没入水中后 ,可以悬浮在水中(C)人和圈会沉没下去(D)要作出正确的判断还需要知道人的体积(2 0 0 1 ,山东省莱西市初中物…  相似文献   

6.
很多考生解答高考物理难题时,总感觉已知条件少.有时是他们解答高考物理难题时,习惯一个已知条件用一次,不习惯同一条件多次运用,而高考物理难题多数需要一个已知条件用两次,少数需要用三次、极少数需要用四次.如果同一已知条件能多次运用,有的高考物理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用五个实例作些探讨,以便提高学生的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类对于降雨只能拜倒在神佛的面前,苦苦祈求风调雨顺,而呼风唤雨则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人们不再完全“靠天吃饭”,而是逐渐学会用科技手段来影响天气,人工降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科技手段。一、人工降雨的原理人工降雨是根据自然降水的原理,人为地补充某些形成降水所必需而又不足的条件,以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达到降水的目的。1949年,美国科学家雪佛尔和冯纳格相继提出在冷云中通过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的方法,适当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促使降…  相似文献   

8.
弹力是力学的三种力之一,在弄清其产生条件和三要素的前提下,同学们复习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注意产生弹力模型间的区别中学物理里,细绳(线)、轻杆和轻质弹簧是产生弹力较常见的三种模型.由于这些模型各自的特性不同,有时在相似的物理情景下会出现不同的物理本质.现将三种模型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9.
物理竞赛题难度大,变化多,如果思路狭窄,解法单一,不够灵活,解题效率自然会较低,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一旦思维受阻,就应及时转换思维方式,以寻求最佳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思维转换策略。1.由动到静物理过程有时是连续变化的,由于对动态思考比较复杂,可以将物理现象产生、存在和变化的一般条件转化为静止条件进行分析、推理。  相似文献   

10.
物理题目的分析,实际上就是要找出题目所求和已知条件的关系.有时挖掘隐含条件,是成功分析题目的关键.挖掘隐含条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秦晋 《地理教育》2001,(2):32-32
一、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指在人类活动的要求下,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获得产品物质的生产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野生动植物的自发生长繁殖过程,通常要依靠土地才能进行.与其它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如气温、降水、光照、土壤等)的影响比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工业生产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利用原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获得产品物质的生产过程.一般只要具备资金、技术、设备、原料、能源、劳力等就可以投入生产.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如气温、降水、光照、土壤等)限制比较小,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作性.  相似文献   

12.
要想学生获得刻骨铭心的经历体验,就必须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融于自然,在自然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从而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才。众所周知,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以及人自身的发展,有时需要他人的帮助,有时需要大自然的力量。自然界不只对人的健康有促进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13.
解物理题时,解有时出现负数、非整数等,这要根据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限制条件等方面进行合理取舍. 1.正负数的取舍 例1 一人在高台阶下某处用较大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该物体上升至高台时的速度v0=19.6m/s,问该物体什么时刻经过台下24.5m处? 分析 以高台为坐标原点,以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有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中学课堂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一门考察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性学科,也是一门自然学科.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对物理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性的了解,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然科学的能力和兴趣.教师教授物理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特点,尽量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自己得出相应的物理概念,总结出物理规律和相应的定理.  相似文献   

15.
赵文超 《物理教师》2013,(12):35-37
每个人都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社会要高效发展,就需要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要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教材、教学都应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本文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高嵩 《物理教师》2014,(2):68-71
随着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的理念的普及,在网络信息技术急速发展,尤其是无线手持终端的普及的条件下,微课为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对于开发具体微课系统的研究和工作人员来说,更需要基于学科的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从物理学习及教学的需要出发,分析了构建物理微课视频应该具有的特征,借鉴国内外与物理教学相关的微课系统,提出了构建物理微课系统应具有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7.
热量计算是初中物理热学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各地中考的热点 .纵观近两年与热量计算有关的中考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直接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当温度发生变化时 ,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cmΔt,可展开为Q放 =cm (t0 -t)及Q吸 =cm(t -t0 )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 :①明确 (t0 -t)和 (t-t0 )都是高温减低温 .②计算时 ,单位要统一 ,即热量的单位为焦 ,质量的单位为千克 ,温度的单位为℃ ,比热的单位为焦 /(千克·℃ ) .③计算水吸热升温时 ,要考虑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 0℃ .例 1 把 3千克水从 15℃加热到 90℃需要多少热…  相似文献   

18.
正物理是中学课堂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一门考察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性学科,也是一门自然学科.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对物理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性的了解,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然科学的能力和兴趣.教师教授物理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特点,尽量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自己得出相应的物理概念,总结出物理规律和相应的定理.当然,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物理探究能力、加  相似文献   

19.
论述题的要求是针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述能力的考查提出的.解答论述题时,就需要在学生在复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弄清道理,注意怎样根据物理概念、规律、方法去分解题意,每一步推理要有清楚的论据、而且能够用物理语言清晰的表述分析推理.总体上讲就是概念表述要准确,规律表述要完美,条件表述要充分,过程表述要有序.  相似文献   

20.
郑良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7):10-13,1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的"主编寄语"为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支招: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同样,要想教好数学,课堂教学也必须清楚和自然.然而,不清不楚、"想当然"强加于学生的教学充斥手我们的课堂.下面笔者就随堂听课的案例作简要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1教学要清楚明白案例1下列各题中,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指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已知ab≠0,p:a+b=1;q:a~3+b~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