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中国自主创新"本质内涵之追问,本文主张发展"社会技术转型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技术转型性自主创新"概念。主张通过提出一个个有实践指向的"中观哲学理论"来建构技术创新哲学,进而推动技术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转型国家激进式改革理论虽渊源于狭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货币主义经济学,但又与两者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因而无法解释其所主张的激进改革方式与狭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演进理性主义制度变迁方式之间的不相容性,同时该理论赖以成立的一系列严格假设在转型国家远不可能具备。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分析,试图采用激进改革方式使转型国家建立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目标是难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遍及各国的经济改革实践,使经济转型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在原苏东国家中,引人注目的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式转型”和以匈牙利为代表的“渐进式转型”两种模式的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绩效。比较分析两者的经验教训,对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转型,稳步推进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有两种基本形态 ,一种是累积性的发展 ,一种是转型性的发展。它们是由社会发展和现实的教育发展所决定的。当前中国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已经具有了转型和创新的特点。它表现在一系列的基本概念、重要范畴及基本理论的变化中 ,而且这种创新和转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教育学理论的转型也是一致的。同时 ,这种教育学理论的转型与创新对于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创新和发展 ,具有提供合法性根据和指导的意义。但是 ,这种创新和转型也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构建一门独立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科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种种事实和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正发生着范式的转型。中国经济整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实现与国际的接轨。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应以当前理论研究的范式转型为契机,尽快纳入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生成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将中国经济实践经验系统化并提升为理论学说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坚定"四个自信"的认识论前提,是增强中国经济学主体意识和主体性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其生成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毛泽东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中国传统经济智慧、西方经济思想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和实践等是其历史生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是个动态和综合的过程,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市场化和经济增长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唯一目标,因此不能据此轻易对转型成败作出判断。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我国人民福利水平不断提高,是经济转型的终极目标,也是判断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准。中国经济转型的道路还很长,加强政治改革、法律和道德文化建设是顺利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并尽早实现其终极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世界级的难题。中国改革开放,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借鉴原来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转型理论和西方学者观点。成功的经济转型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经济科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实质是创业型转型,转型后的新院校应具有创业型大学之创新创业核心的独特精神气质和制度性品格。实践教育哲学是院校转型的理论基础,它认同马克思主义知行合一的实践认识论,遵循教劳结合的基本原则,倡导教学做合一的知识教育方式,强调在协同创新的教育实践中育人。院校转型试图通过调整院校结构、力主职业型转型、强化问题中心的学术研究、实践育人等几个方面,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使其成为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智能中心,以创新和繁荣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艰难时期,从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视角,对温州民营资本改革开放30多年创新转型历程进行理论分析后,有三个方面的发现:一是1978年以来温州民营资本闪亮的自发创新转型现实,与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互相映照,显示出一种实践过程对理论逻辑的经典演绎;二是无论是哈耶克所描述的自发社会秩序,还是温州民营资本自发创新转型的现实历程,都说明了自发社会秩序的演进和扩展过程就是一个自发、全面、持续、高效的创新转型过程;三是将自发创新转型的理论思考扩展对应到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可得到非常直白的改革启示——自发创新转型是我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用"大视域"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解读,能够把过去、现在两种视域连接起来,在理解中发掘历史人物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在当代所呈现出的生命力。以这样一种视域来看待胡适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就会发掘出胡适对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在当代所呈现出的生命力。胡适哲学思想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过程而不断成熟的,其间经历了理论期望的准备时期、理论设定时期、理论实践等阶段。从这几个阶段中,可以看出胡适哲学思想的成长过程。胡适把自身的中国思想与后来从西方获得的新思想联系起来,用新的哲学范式来梳理中国哲学。由此胡适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向近现代中国哲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存在着经济意识转型的问题。经济意识是经济活动的反映,并通过支配主体的经济运行调整神经经济的关系。经济意识分为刚性经济意识和柔性经济意识。在经济哲学意义上探讨转型时期的经济意识冲突,寻求解决冲突的路向,从而实现经济意识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产权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采用了三种方式:一是对原理论的引介与解读;二是用其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三是结合中国改革实践进行产权理论创新。中国学者对新制度产权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对国有企业性质和功能定位不准确;忽视制度环境的影响及制度绩效的动态性特点;关注制度的经济绩效,忽视了其公平绩效或政治与社会绩效。  相似文献   

14.
王雪梅 《文教资料》2011,(19):123-12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改革、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丰厚的哲学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分水岭。笔者认为,唯心主义哲学并不一般地反对理论联系实际,而是对客观世界作了唯心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反映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了西方课程现代化改革中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在理论资源上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彼得斯的知识伦理学和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的影响。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伦理政治实践;课程改革是在实践理性指导下的集体的审议活动;课程改革的方式是一种审议的活动;课程改革需要就课程改革的目的作出集体审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亟需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文化转型、劳动力转型和技术转型,优化和转变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发展初期,理论层面存在概念理解不一、数字化转型目标和阶段理解模糊等问题;实践层面存在系统的战略规划、有效的模型框架、科学的评估指标和可行的实施路径缺乏等问题。本文从数字化生态系统模型的视角,采用文本分析和数字化转型模型构建方法,按照“理解数字化转型——规划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思路,阐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战略规划和推进路径,提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即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制定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模型框架;营造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文化氛围,构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文化转型生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培育首席数据官,构筑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转型基础;建立一体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体系,夯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转型基础。  相似文献   

18.
行动研究长期陷于理论哲学的窠臼,理论与实践的对立并没有在研究中消融,而行动研究也难以真正成为对"实践"的研究。晚近以来,实践哲学成为西方行动研究之理论重建的重要方向。实践哲学倡导实践优位,主张以实践理性为行动研究的根基。实践哲学的复兴与发展,为我们重新理解行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理论:时代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主体性教育理论缘起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呼唤、反思传统教育和回归历史潮流的需要。其发展经历了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讨论 ,8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演化为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讨论 ,在 90年代中期以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 ,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 ,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 ,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民主社会主义并非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思想:从理论上看,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伪社会主义",其"民主"实质是资本主义改良主义;从实践中看,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取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理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目标与社会主义的改革主张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