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的课程政策需要课程政策文化的支持.在目前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文化必定要承担课程改革的义务,因此应调整课程政策制定文化,使之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人是附着于文化之中的动物,人的主体性是文化主体性。课程改革是"文化"人的主体性活动。课程政策是"文化"人对课程改革的宏观蓝图、内容标准和具体行为的规定。因此,课程政策制定必须遵循文化主体性。课程政策研究需要在明确文化主体性的基本立场的前提下,系统批判缺乏文化主体性的课程政策研究的传统研究路径局限,规划尊重文化主体性的课程政策研究新路径,推进课程政策研究关注文化主体性,使关注文化主体性成为课程政策研究的自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日本和韩国在课程政策上一改对美国的简单模仿,进行了体现文化反思特点的课程改革。其间,日韩课程改革及政策有明显的课程内容差异化、管理分权化、评价多元化的特点。这些课程政策表现出纳入文化异质国家美英教育传统与经验的迹象,其文化假设与日韩的教育传统的文化假设明显不同,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成为课程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及其政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方课程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及学生发展需要,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优良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而自主开发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我国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的政策、目标与内容等均有着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由于对本国教育现状的不满并受课程全球化压力驱使,英美两国进行了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上做出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内容标准化、管理集权化和评估统一性,并将其发展成鲜明课程政策的明显特色。这些课程政策纳入文化异质国家课程传统,其文化假设与英美两国课程传统的文化假设不同,因此,课程政策文化抵制成为课程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技能开发》2011,(6):65-65
课程政策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社会的需要、理论基础的成熟和教育政策学的孕育刺激着课程政策研究领域的兴起。课程政策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社会因素、课程系统因素和课程政策的自身因素。课程政策的社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课程政策的课程系统因素主要包括课程结构因素和课程行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变革,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文化品性。文化冲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因,文化调适是课程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课程改革相关策略的制定应结合我国的物质文化、思想文化、政策文化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多元文化主义催生了多元文化课程的萌芽,多元文化政策促进了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多元文化课程理论形成并得以丰富;到了90年代,多元文化课程理论面对种种诘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教育课程改革及其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鉴 《西北师大学报》2002,39(6):102-105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民族地区会遇到特殊的教育体系与内容设计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一系列特殊的民族教育的课程政策来保障,如民族教育的课程目标政策、课程设计的原则、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教师合作团队的结构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我国的课程政策,国家只、给出宏观的课程标准,教师有权力也必须对课程进行再设计,一些新的课程类型比如综合课、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教师以合作的方式执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教师在合作互助中探索。教师合作作为推进课程发展,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方式再次被提出并受到重视。教师合作对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教育质量影响的意义已为人们所认识,但现实中新的社会行为的倡导依托的是具有强大惯性的学校文化和学校制度,合作难免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时代的发展与需要,文化的地位与力量日益凸显。这种变化在课程改革中更加显著。以往的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存在自在性,并没有从文化的视角为课程改革提出自觉地路径,致使课程改革摆脱不了钟摆定律。为了更好的确定文化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发挥其力量,有必要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文化矛盾、文化反思与批判以及文化观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对课程改革的影响,揭示课程改革发生、发展规律,为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价值引导和方向把握。  相似文献   

12.
龚敏 《考试周刊》2011,(70):216-217
如何将外在于课程的土家族的课程资源,转化成内在于课程的土家族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然而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资金和人力不足。解决资金不足和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政策保障,具体思路就是"三跨":跨省,跨民族,跨学科。"三跨"解决了土家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从而为对土家族文化进行教育学筛选和加工扫清了障碍,给渝东南土家族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土家族地方课程的开发对地方文化资源起着系统化的作用,有利于形成渝东南土家族特有的人文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政策有无文化抵制是课程政策是否有价值的前提.如果一项课程政策没有任何文化抵制发生,这项课程政策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如果课程政策存在文化抵制,全面研究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辩证看待及有效克服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并努力完成对课程实践的文化重建便成为课程变革中的重要任务.课程政策的文化抵制研究在课程研究领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全面把握其现实状况,完成其理论建构,深刻反思其方法论,是当前课程政策文化抵制研究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课程改革的教学文化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需要适宜的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研究不仅对课程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有实践操作价值。传统教学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对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现代教学文化的特征则决定了其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的文化底蕴:思维范式的视角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遵循着文化理路的嬗变而实现发展,文化的变革则给课程改革带来震荡。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博弈中,课程改革呈现出失调性“钟摆”。当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在东西方文化中由“游移”转变为“前行”,需要有突破陈规旧俗的勇气,更需要有物我通达的灵气。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政策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指导下的政策行为,不同的课程政策取向,制约着人们确立不同的课程政策目的、采取不同的课程政策模式乃至确定不同的课程政策内容。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与课程政策取向密切相关。课程取向的本质是指课程编制和课程改革主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范围内为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在制定行动纲领和准则时自觉坚持或不自觉表露的政治立场。课程取向具有全局性、变动性与长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政策的滞后已成为当前阻滞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现阶段,课程改革政策的供给滞后状况尤为明显。课程改革政策的供给滞后现象,无论是在指令性政策领域,还是在指导性政策领域,都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指令性政策滞后表现为督导政策滞后、奖励政策滞后和惩处政策滞后,指导性政策滞后表现为指导培训滞后、教学专业支持滞后和配套保障滞后。课程改革政策滞后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其深层原因主要集中于决策模式、专业研究和利益博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政策实施的逻辑范式研究有利于为课程政策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开阔课程政策研究领域的新视角;有利于课程改革由表层走向深化;促进我国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发挥课程政策的本体价值。回顾课程政策实施的历程,既有欣喜也有危机,主要表现在课程政策实施长期失效、课程政策的模糊性与实践性行为的无序化、课程实施的无根化与研究的虚假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建立广泛而准确的课程政策实施目的和目标:建立课程政策实施问题的预警指标体系;确立课程政策实施行为的评估及修订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结构重组与文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不仅是一个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结构和文化是分析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路途。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单一结构路径分析课程改革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文化路径对课程改革的解释力越来受到重视。一个基本认识逐渐形成:课程改革需要通过结构重组与文化重建两个路径来完成,并且这两个路径又相互依赖,需要进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