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思想品德课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内涵迥异。传统教育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产物,创造教育则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教育中有不少因素为创造教育所吸收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历史联系,但又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创造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创造教育的涵义、特点及其与传统教育的本质的区别进行了阐释,比较分析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利弊得失,指出我国必须提倡和实施创造教育,提出了实施创造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发展大学创造教育势在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大学创造教育势在必行王思震中国是一个传统教育占优势的国家,长期以来,传统教育重知识,轻创造,这正是它的一大弊端。随着中国社会今天的巨大进步,这必然向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变革传统教育,这对发展创造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5.
从知识经济的实质和特征分析入手,将传统的“知识型”教育进行了深度解剖与反思,对构建创造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创造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创新,21世纪必定是一个急剧变革,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特征向沿袭了数百年的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精神,企盼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适应这种时代特征的要求,如何构建"创造教育"模式正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谓"创造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本文将是对构建"创造教育"模式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正确认识在创造教育中创造与继承的关系 从教育本身来看,它蕴含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前人创造的文化传…  相似文献   

7.
成人教育实施创造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将创造教育的原则和要求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相结合,努力实现把在职从业人员培养成为各条战线上的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对于成人创造教育规律的研究,改革、改善教育运行机制和办学条件,为成人创造教育的实施创设必要的条件和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在比较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教育的内涵,并就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跨入纪元年的的第二个千年,这是一个激剧变革的社会,是以创造为特征的时代,面对着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国内教育界谈论创造教育或创新教育日益多了起来,认识到培养创造性人才乃是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关键,是知识经济获得竞争力的核心,那么,什么是创造教育或创新教育?为什么实施创造教育是可行的?又如何把创造教育付诸于实践?为此,我将围绕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和实践的体会,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0.
张兴华 《山东教育》2002,(34):12-13
从1986年泰安市实验学校开展的“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算起(儿童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泰安市的创造教育实验与研究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要保证创造教育积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依据新形势,制定新策略。在深化创造教育的研究中,从宏观层面我们制定了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确保创造教育的积极发展创造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要义有四:一是全体性。创造教育的一个信念就是相信每…  相似文献   

11.
发展创造教育 培养创造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涌动的市场经济大潮,文章从加速培养适应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需要的创造型科技人才与新型劳动力出发,在与传统教育的对比分析中,阐述了创造教育的本质与发展历史、吸收创造教育与改造传统教育、实施创造教育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等问题,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思路和一些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创造教育就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造性为目标的教育。创造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什么样的知识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这涉及到知识观的问题。一、知识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是发现真理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就是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和总结出来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前人获得这些成果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后人只要直接吸纳这些包含了人类智慧的认识成果就可以了。这就是传统教育理论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样的知识观的指导下,学生获得的是人类探索真理的最终结果,我们无从使学生看到前人是如何…  相似文献   

13.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其内涵迥异。传统教育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产物 ,创造教育则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教育中有不少因素为创造教育所吸收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历史联系 ,但又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报道,亚洲教育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培养了一群守纪律但缺乏创造意识的年青人。据说,世界上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好象太少,而我们的人口却占了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国乃至亚洲的教育,能否培养一批既具有良好的纪律意识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人才,跟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是否实施创造教育密切相关。作为语文学科来讲,  相似文献   

15.
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创造教育思想。他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崇尚创造的精神和献身教育的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动力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以,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恶是枯干”的话,引申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独到见解。他说:“汗…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旧的传统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方法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就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四有”人才,关键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有利于读者对创造教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的创造教育思想尤为重要。他根据当时旧中国的教育实际,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同时,也不盲目“崇洋”,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他的创造教育首先是行动的教育;是手脑并用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教学做合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张阳 《教育探索》2002,(8):12-13
发现和发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创造活动,它们虽有其共性,但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它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差异。相应地,作为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创造教育就应当分为发现教育和发明教育,它们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不仅有助于创造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而且对创造教育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春 《教书育人》2004,(7):11-12
比较教育学贝雷迪(Bereday)曾指出,比较教育关注教育问题,并从国际的视野进行研究。它关注导致教育发展与变化的各种社会力量,并运用比较法。比较教育可以国际视野分析一个或多个国家的教育问题、教育传统和教育体制等,在更广阔的维度上理解教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教育是一门与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和教育史学等处于相同地位的教育基础学科。现在各门教育基  相似文献   

20.
各种教育思想史的著作,从内容上看,也井井有条,但总体上没有成功地揭示教育思想自身的历史,而这恰恰是教育思想史学的核心任务。制约着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方法论和方法问题,如果我们在研究方法论上有所进步,将会获得对教育思想史的重新理解。所谓教育思维,从内容上看,是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这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横截面了解了人类教育思想的结构,这无疑有利于我们对人类教育思想进行结构性的把握和结构性的分析与综合。从而,当我们面对浩繁的教育思想文献时,不至于思无头绪。进而,当我们进行教育思想创造时,心中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