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皮是男性阴茎外面的一层皮肤。做父母的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男婴小“鸡鸡”的包皮和阴茎头(又称龟头)会稍有粘连现象,到1岁左右这种粘连逐渐消失,包皮和龟头自然分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到了孩童时代龟头还被包皮紧紧地包裹,或者到了青春期龟头仍然“藏而不露”,那就得引起注意了。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包茎或包皮过长,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并可能隐伏着一些疾患。  相似文献   

2.
一天,一位邻坊家长,急匆匆地抱着痛哭的孩子找我看病。当我给孩子检查时,发现孩子的小雀雀,水泡似地肿起来,前面的皮,象戒指一样紧嵌于阴茎头。我对家长说小儿患的是“嵌顿性包茎”。小儿为啥会得这种病呢?先从小儿的生理特点说起: 包住阴茎龟头的皮肤叫做包皮。包皮把龟头包住是婴幼儿的正常现象。但是包皮应容易向龟头后方翻转,把龟头暴露出来。当包皮口很小时,包皮便紧紧包着龟头,不能向后方翻转,这叫做包茎。如果将包皮勉强上翻,而又不及时复原,包皮和龟头就会发生水肿和疼痛。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嵌  相似文献   

3.
包皮过长和包茎是男性青少年中常遇到的问题。包皮是指包在阴茎头(俗称龟头)外边的一层松软的皮肤。在婴幼儿时期,因为阴茎比较短小,包皮把整个阴茎头包住,可能还有多余。到十岁左右,由于阴茎不断长大延伸,包皮就慢慢地上翻,使整个或一部分龟头露出来,可见到尿道口。如果到了青年发  相似文献   

4.
我院外科于1997.9~1998.9运用此技术治疗小儿包茎包皮龟头粘连100例,治愈率99%,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7至12岁包茎包皮粘连患儿及7岁以下有症状的包茎包皮龟头粘连患儿。本组病例中6岁以下18例,7~12岁82例。2 治疗方法 采用二医大何英教授发明的气囊扩张术及武进罗溪医用器材厂生产的一次性小儿包  相似文献   

5.
包茎在小儿中并不少见,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包茎是因为小儿包皮口狭小,紧紧地包住阴茎头,以致不能将包皮向后翻,使阴茎头显露在外。如果生下来就存在这种现象,就称为生理性或先天性包茎。随着年龄的增长,阴茎及阴茎头也在增长,包皮与阴茎之间的粘连逐渐吸收,小儿也会出现阴茎的勃起(相当于人工把阴茎头外翻),使包皮自然而然地向后退缩,逐渐露了阴茎头,包茎的现象逐渐消失。另外有一种称为后天性包茎,是因为包皮或阴茎头的炎症、损伤引起包皮口疤痕形成,将阴茎头包住,这种包茎需手术才能解决。生理性或先天性的包茎有时非常严重,只看到包…  相似文献   

6.
正确清洁方法 清洗时,妈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提着阴茎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轻柔地向后推包皮,让龟头和冠状沟完全露出来,再轻轻地用温水清洗。由于孩子的龟头平时都被包皮遮盖,所以龟头的黏膜很娇嫩,对外界触觉非常敏感,因此要用毛巾浸着温水轻轻地洗,水温不能太高,手势不能太重,否则会产生不适感。洗后要注意把包皮回复原位。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因果关系的本质哲学界一直把因果关系界定为一种现象和另一种现象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这种界定只是局限于对因果关系的一种经验描述,并没有深入到因果关系的本质。如果要进一步追问,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何以会发生?两者是怎样“引起”和...  相似文献   

8.
在“普九”和“普实”相继实现的今天,录像带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材料之一。但如果保管不当,录像带便会受潮上霉,造成带基间粘连,走带不畅(有些或根本走不动)或霉污附着到放像机磁鼓上无法放像,使录像带报废,造成一些重要资料的丢失,甚为可惜。具有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9.
董建民 《现代教育》2005,(11):76-77
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到了复习备考阶段,许多考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使学习很努力,也难以提高学习效果,甚至学过的知识也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如果考生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与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梁朝朝医师,对安徽合肥地区大、中、小各三所学校的5172名7—22岁男生进行了外生殖器疾患及卫生状况的调研,其结果令人担忧。男性青少年包茎的患病率为10.09%,包皮过长的患病率为67.79%;包茎患者均有包皮龟头炎症,包皮过长患者龟头炎症的患病率为87.45%。包皮龟头炎的发生率与清洗的时间间隔密切相关,每天外翻包皮清洗包皮龟头者几天炎症的发生,亦能有效防止阴茎癌。建议男孩也每晚用水,包茎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男性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为19.82%,而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不育的首要原因,占其中40%…  相似文献   

11.
“窜货”是一个让生产厂家头痛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好,生产厂家建立的商品销售渠道就有可能受到危害,对企业的品牌也会有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种“窜货”现象,本文从分析造成“窜货”现象的原因与危害入手,从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两个不同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保证商品流通渠道能够有序地畅通。  相似文献   

12.
有时候,许多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个月过去了,我的水平仍然没有显著的提高?其实,这是复习中的“高原现象”在做怪。越到了复习的后阶段,这种停步不前的状况会更明显。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商学院有一个研究,探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一样商品增加了50%的量却不加价,它等于是降了33%的价。但是如果有一天,一瓶饮料上面写着“加50%的量”,而另一瓶饮料上面则写着“降33%的价”,大部分自以为聪明的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前者,因为它的数字看起来比较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增数盲点”,这种盲点是每个人都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各不相同。这种文化差异也必然会反映到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所以,英汉两种语言的某些成(谚)语在字面意义上看似对应,但其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甚至可能大相径庭,形成一种“貌合神离”的假象。在学习中,如果不对这类现象倍加“关注”,就会酿成大错。现举例对此类现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离高考越来越近,不少考生也越来越紧张,沉重的压力让许多考生郁积了不少“心结”。这些高考“心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备考和考场发挥。因此,考生要尽早调整自己的状态,解开“心结”。拒绝“舌尖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似乎就在脑海中盘旋,呼之欲出,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很多考生一定都遇到过这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的遗忘。这种出现在学习或考试中的“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和信心,所以必须避…  相似文献   

16.
因为学生是生活在客观现实生活小的,所以他们在学习课文时,总是本能地把书本上的东西同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联系起来,“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章志光《心理学》)。有许多老师视此为“思想溜号”,加以制止。其实这是思维活动中联想的连锁反应现象,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语文教学的连锁效应。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利用这种连锁效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六年制第七册《观潮》一文中写道:“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会问:“像这种大潮平常会有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只有每年八月十八这天有?这种规律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常有,为什么又只有八月十八这天最为壮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请教了好多老师,终于找到了较完整的答案。先说自然原因。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我们大家都知道,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表面各处海水的引力不同所引起的海洋水面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称为“海潮”,又因为我们把早晨称“朝”(zhāo),…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变革。特别是对于很大程度上以在生活中的应用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其与生活的融合程度不仅会直接决定学生的接受效果,也会影响到其本身意义的彰显。如果反观一下以前或者说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其教学效果的不佳、其教学模式的单一、刻板、“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的出现……,等等现象都与英语课堂的远离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最佳的选择就是要使英语教学“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变革”:让生活化教学真正走进大学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的技能训练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初期进步较快,之后逐渐缓慢,到中期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有时甚至会下降,这种情况在教育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会给师生双方带来焦躁不安的情绪,从而成为教学和学习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20.
如果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写作就是生活,就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纵观目前高中写作教学,我们在话题作文中放飞遐思,在创新思维中流连忘返,在发展等级中驻足徜徉,行文颇为流畅,思路也很清晰,但通篇充斥着正确的废话,呻吟着无病的矫情,很少有生活的灵性闪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为什么这种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关键在于我们写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自然、社会、时代和人生,即远离了缤纷多彩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