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是本世纪备受关注的议题,"斯诺命题"引发的争辩使得科学实证主义向后经验主义曲折演进。波兰尼对两种文化之争做出了独特的回应,以个体知识论挑战逻辑实证主义解释观,向后现代批判哲学大步迈进。本文探讨缄默知识外显化模型的演进历程,架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之间的这道桥梁。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根源于西方哲学的两大传统:分析的传统和内在论传统.分析的传统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重视概念,二是注重逻辑.这种传统贯穿于西方哲学的始终,这种传统特别表现在西方的逻辑学的发展中.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这种分析的传统,具体表现在它对语言分析的强调,对数理逻辑的运用,维特根斯坦的命题——哲学就是对命题的逻辑分析——成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的核心.不仅如此,逻辑实证主义还是对西方哲学中的内在论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转变,从而引起了科学知识观的根本变革。传统的科学知识观,如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学派,认为科学知识是普遍有效的,它不受我们与实践关系的制约。科学的最终目标是普遍知识,科学知识的应用是从普遍理论演绎过渡到具体例证。与之不同,新一代美国科学哲学家卢兹(JosephRouse)则强调局部的、境域化的知识,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说是局部知识,体现在实践之中。科学知识的应用是从一种局部知识过渡到另一种局部知识,并且只能以实践的、局部的方式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美国哲学在20世纪中期经历了从实证主义向日常语言哲学的转变。这一转向一方面是由实证主义和美国哲学的产物逻辑实用主义推动的,另一方面是由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转变推动的。1949年出版的《哲学分析文选》和1950年出版的《哲学分析》分别是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总结以及对日常语言哲学的预告和宣言,从这两部论文集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哲学分析方法的重大转变,这是美国哲学从实证主义走向日常语言哲学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知识的意义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学是提升个体精神生命的实践活动,知识与个体的精神世界存在着意义关系。教学实践中知识意义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课程知识现存在实证主义取向和心理学取向。为此,有必要重建课程知识观.转化教学实践的逻辑起点,确立对话式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6.
以实证主义哲学为代表的价值理念和话语体系长期支配着教育研究领域,影响着人们对实践教学问题的基本判断。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对于重构一个更加多元和开放的实践教学的知识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人们对实践教学认识的深化,但它过度强调多元和无中心,表现出以一种极端来取代另一种极端的偏颇倾向。将实证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论图谱的两极来理解,会更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论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两类命题,即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并在这二元思维框架内认为行而上学是无意义的,所以一定要“拒斥”行而上学。奎因突破逻辑实证主义者的二元思维范式,向逻辑实证主义发难,将逻辑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有机结合,提出了逻辑实用主义学说。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学说主要有知识整体论、本体论承诺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黄洋 《宜宾学院学报》2022,(4):82-90+109
作为早期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时兴于英美哲学界的逻辑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存在着直接的冲突。为了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揭示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实质,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莫里斯·康福斯于1950年出版了《保卫哲学——反对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这一论战性著作。全书以哲学批判与政治批判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示并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尖锐对立。虽然康福斯在总体上对逻辑实证主义持一种强烈的否定态度,但在其相关批判论述中亦潜藏着沟通逻辑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共论域。此外,受特定时代背景因素的影响,康福斯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政治批判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逻辑实证主义以语言的逻辑分析为武器,以实证主义为基础,以证实原则为标准,以拒斥形而上学为立场,试图通过分析科学领域以及日常生活的所有断定,来澄清科学的概念、命题的意义,进而为科学知识奠定基础。但是其核心标准——证实原则却存在诸多症结。逻辑实证主义彻底摈弃形而上学、崇尚经验主义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李玉光 《生活教育》2008,(12):54-56
英国物理化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vi,1891—1976)在他的《人的研究》一书中,深入分析和批判了实证主义的知识观:"人类拥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  相似文献   

11.
胡泽洪同志的新著《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已于1991年6月由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逻辑及其在社会交际中的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还在读研究生时,胡泽洪同志就选择了这一课题,几年来,他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语言逻辑又叫自然语言逻辑,也称自然逻辑,这是一门新兴的、研究对象尚无定论的科学。面对国内外各种各样的语言逻辑观,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分析与借鉴,提出了自己关于语言逻辑的见解;“语言逻辑是关于自然语言的逻辑语形、逻辑语义与逻辑语用的系统研究,其实质就是关于言语交际的逻辑。”这是一种很有新意的、独到的语言逻辑观。全书的六章就是围绕着这一语言逻辑观而对自然语言进行研究的。通观全书,前后呼应、逻辑严密、见解新颖、自圆其说、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语义分析,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所指、能指、含义、意义进行的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语义分析与语言学研究的区别在于其普适性、理想性和指导性。语义分析是从实证主义开始的。他们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没有意义,应对其进行批判,批判的武器就是对语言进行经验分析和逻辑分析。这种批判的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了语言在哲学中的地位并完善了语义分析方法,不足之处是其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和纯形式的逻辑分析之间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实证主义法学有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实证主义又可分为经验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法律实证主义或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属于逻辑实证主义的范畴。本文主要谈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而逻辑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证主义法学与实证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在社会科学中理所当然有一席之地。但教育学的立场问题近年来却屡被提及,其根本问题是对教育学学科知识地位的质疑。这种质疑源自于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经典知识观,但它忽视了知识关注人及其社会命运的最为根本的意义,以及"自我认识"和"反思生活"的最为基本的价值。如果从知识的价值立场出发,教育恰恰是人及其社会生活中最根本...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理想》一书可说是开创和奠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在书中,纽曼以知识为逻辑起点,以其大学观为基础,对与大学紧密相关的涉及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证。纽曼的大学理想是一种代表了经典自由教育哲学的大学理想,其顽强的生命力早已并将继续在世界高等教育思想史上得到证明。重温经典,收益和启示颇丰。  相似文献   

16.
一、哲学影响下的语言研究传统 "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自希腊语"philosophia"(love of knowledge, wisdom:philo-"loving" sophia-"knowledge,wisdom"),指"对知识和智慧的爱好".在西方,哲学和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与逻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都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七艺"①密不可分.古希腊形了两种语言研究的传统,一种以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和柏拉图为代表,一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这两种研究传统的某些观点在语言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时分时合,常常交织在一起,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在不同学派当中,加之借鉴自然科学的各种实证主义方法,便构成了多元的语言研究方法论.同样,从不同哲学角度对语言本质的思考也产生了体现语言不同性质的各种语言观.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受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知识观的影  相似文献   

18.
布莱克和戴维森关于隐喻意义是否存在的论争是当代隐喻研究的语义学和语用学路向之争的集中体现。布莱克和戴维森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修正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证实理论,不同的意义概念使得他们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尽管在隐喻意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布莱克和戴维森都承认隐喻的整体性、非还原性,这使得他们并肩站在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直至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修饰性隐喻观的对立面,从而共同推进了当代隐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命题、一个理论如果能在经验中找到根据,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而有意义的命题或理论,才是科学的命题或理论。这种意义理论需要一种直接或间接的证实原则,而这种证实原则以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概念为基础。由于逻辑实证主义内部的理论困惑直接导致了它的经验概念经历了心理主义时期、物理主义时期和整体主义时期三个阶段,最后在以奎因为代表的整体主义的经验论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心灵和行动是传统教师实践研究的核心范畴。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的研究范式分别预设了语言与心灵、行动的不同关系。实证主义将语言视为获取作为实践者的教师的心灵和行动的客观状态的工具;解释主义则认为教师的一切实践都只能通过转化为语言文本才能被赋予意义;批判主义一方面强调教师心灵、行动和语言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强调其以言行事的实践特性以及语言对于教师知识等心灵状态的构成性作用。批判主义的这种具有反身性特点的语言观对教师实践研究的方法论自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让研究者看到,教师用以描述其实践方式的语言同时也是其实践领域的重要构成。只有注意到这一语言鸿沟的存在,教师实践研究才能真实地揭示教师实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