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教师在线教学的实施状况、学生居家学习的成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学校对在线教学的管理举措,学校以问卷的方式对全校师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寻觅到了线上教学的自我教学路径,保证了线上教学效果;学生线上学习自主管理表现总体良好,学习负担合理;家长有效监管全覆盖较困难。基于此,学校还要加强线上教学的管理,注重提高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与家长的引导,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高职教育在办学上沿袭以往只重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对于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高职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实践场地和设备的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和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轻工业学校针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在调整专业设置和加强教学改革创新上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结合该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与加强实践教学理念改革,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微课在小学美术线上教学的应用中,内容设计要符合线上教学的特点,教学教程要加强人机协同,教学评价要适应线上教学新形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玮 《民族教育研究》2012,23(5):111-115
管乐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凸显.但管乐教学在许多高校中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存在着许多亟须完善之处.因此,首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其次要重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再次要加强实践训练环节教学;此外,还要重视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上要做到从思想上重视,宏观上强化,微观上协调,充分发挥作文教学固有的整体效应,落实创新作文教学原则。本文试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普遍存在认识上和能力上的诸多问题,对提高生物教学成绩影响很大。通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加强教科研可以有效改善和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双语教学在我国日趋成为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热点。但同时,双语教学的实施也引起学术界较大的争议。青岛四方区实验小学的双语教学实验研究从实践上为我国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证。实践证明,双语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和实践外语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作用。今后应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政策支持和系统规划,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语课程教材的开发;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主要载体。在实践中,实施线上教学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专业化指导不足、课堂管理模式及硬件设备不完善等方面。本文阐述了线上教学面临的上述问题,并给出了线上教学的形式设计及组织实施策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学形式、优选线上教学实施载体、加强学情监测、构建评价机制等措施,科学设计线上教学的整个过程,为线上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初中阶段,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因此,在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加强英语课堂上的交流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文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其实践性建构要从观念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着手。实践性建构的基本要求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定位于"实践",针对论文写作实际需求设置讲授内容,对讲授内容进行具象化与平易化处理,依托多媒体展开教学等。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世界,至少可以被区分为日常层面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与之相应,学习内容具有"实用"与"虚用"两种性质。"实用"的学习内容,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内容,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其中,直接经验型的内容以"重复性运用"的方式有益于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展开,间接经验型的内容以"解释性运用"的方式有益于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展开。"虚用"的学习内容,是有益于人自身完善的精神财富,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它既使学生的各种精神性成分得到训练,也使学生获得精神性的享受。"实用"与"虚用"共在,应当成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话语背景之下学习内容的应有取向。  相似文献   

13.
过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内容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兰 《高教论坛》2005,(1):99-101,93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成果教学法,重形式轻内容,使得学生文章的内容质量一直很低。但内容却是文章的灵魂,在评价文章时占主导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写作的内容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在提高写作内容教学质量方面,过程教学法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揭示内容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后介绍过程教学法的实质和主要特征,最后就过程教学法如何应用于写作内容教学提出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合理的结构,可将其内容分为灵魂内容、重点内容、基本内容、时代内容、具体内容五个层次。各部分内容侧重点不同,需要逐层深入地进行日常教育,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等教育《材料力学》教材部分内容已显陈旧,知识构架亦不完整,内容更新势在必行,要根据学生层次特点,结合学科基本结构的要求,在不失其教学意义的前提下,加以压缩删减,并适当引入新材料力学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模型建构存在许多的纰漏。根据重新建构的阅读教学新模型,影响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因素主要有:文本系统,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可能和基础,解决的是语文教学内容“有没有”的问题;解读系统,它决定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现实可能性;教学对话系统,它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显现状态,决定教学内容“会不会呈现,怎样呈现”的问题;社会系统,它是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最高裁判者,只有体现社会需要的语文知识才能得到承认,才会是最有效的。因此,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最优效果,总是要以理性的课堂设计为前提。阅读教学课堂设计需要遵循内容单一原则和讲授透彻原则。前一原则要求,一篇课文只有学生最需要学的内容,才是教师最该讲授的内容;后一原则要求,凡是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就一定要讲授透彻。根据这两个要求,运用实例分析,首先来演示运用内容单一原则和讲授透彻原则的具体操作步骤,然后来演示阅读教学课堂设计方法展开的六个环节,以此为阅读教学课堂设计提供一般操作模型。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模式要根据培养对象的学习需求、自身素质、客观环境等来制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调研学习者的求学动机及知识水平,进行学习价值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实操性内容,增加多媒体和互动内容,网络学习平台要一体化设计,考试内容也要做相应改革,进而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Educational Assessment》2013,18(4):299-321
If the scores from educational assessments are to be useful and defensible,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tests must be established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content validity theory and illustrates new and traditional approaches for conducting content validity studies. Newer approaches are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 of item-similarity ratings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re based on ratings of item-objective congruence and relevance Drawing on previous research in this area, guidelines for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content validity data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20.
Subject content is always studied with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 This context is constituted by the socialization content,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n educational content beyond the subject content. This is the third article of three studies (this article; Sund and Wickman 2011; Sund 2008) that together form a triangulation of possible socialization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common purpose for these three combined studies is to embrace and visualize the important value-laden content, which is often forgotten in discuss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merely integrate more subject content matter – it may also be necessary to adapt to a changed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also develops cont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changed approaches convey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clusters of ‘meta-messages’ to students. The first study from authors in 2008 developed an analytical tool consisting of five important educational aspects and the second, also published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used the aspects to study teachers’ socialization content expressed in the interview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whether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upper secondary teachers’ communicated socialization content in three selective traditions are apprehended by their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