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西方有一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规则:一米线.它的含义是:人们都有自己的隐私,人际交往中应当尊重人的隐私权,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交往中突破了"一米线",就会给交往的对方造成心理恐惧,使其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距离”探析汪松发心理距离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产主的一种情感体验。具有这种情感体验的人,常常认为人与人之间感情淡薄.交往困难,思想鸿沟难以逾越。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一旦产主了心理距离感,严重的会导致感情冷漠,精神麻木,毁坏学业。影响前程...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有一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规则:一米线。它的含义是人们都有自己的隐私,人际交往中应当尊重人的隐私权,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要去打探别人的隐私,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交往中突破了一米线,就会给交往的对方造成心理的恐惧,使其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有一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规则:一米线。它的含义是:人们都有自己的隐私,人际交往中应当尊重人的隐私权,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交往中突破了“一米线”,就会给交往的对方造成心理恐惧。使其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7,(9):20-21
一群豪猪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为的是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以避免冻死,可是很快它们就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相互分开,当取暖的需要又使它们靠近时,重复了第一次的痛苦,以至于它们在两种痛苦之间转来转去,直至它们发现一种适当的距离使它们能够保持互相取暖而又不被刺伤为止。同样,人与人之间也应有一定的距离,即“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心理距离”即“孤独感”。  相似文献   

7.
管理者应注意的八种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注意以下八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所谓“首因”,就是指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现实生活和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都表明: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人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关系到今后人们对其的评价,它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今后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首因效应对我们学…  相似文献   

8.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略论人际交往中的距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为“距离”所困,所以常常迁怒于“距离”。其实交往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它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笔以为要摆脱“距离”之祸,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与他人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根据自己与交往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交往中选择恰当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通过对空间、时间距离的巧妙选择调整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通过对方与自己交往过程中所选择的空间、时间距离来判断对方与自己的心理距离;要善于识别伪装的心理距离;要遵循循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的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或后现代主义时代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 ,尤其是传播媒体的高度现代化已使我们居住的世界产生急剧的变化 ,不同国界的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国际间跨文化之间的对话越来越频繁 ,时空变得如此之小。人际间的交际不再局限于周围熟悉的人 ,而是不同文化的 ,完全陌生的 ,不同人种 ,不同国籍的人际交际。与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已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即便如此 ,人们心理上的距离仍然存在 ,即使人们共同享用同一种语言也无法缩短这距离 ,这种距离存在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障碍。胡文仲曾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校学习容易产生两种“心理距离”:一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大多产生于教材内容抽象程度较高之时,或教师纯客观地抽象地“分析”、灌输。使学生难以形成真切感受之时。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虽然经常同处一个空间,但他们之间由于多种原因会有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不敢或不想接近老师。  相似文献   

12.
“距离”本为测量学上的概念,是指相关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间隔,这种间隔反映了事物间的远近关系。本文的距离是指人与人的远近关系,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距离”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个层面。其中,心理距离是核心层面,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两个并列的外围层面。[1]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心理距离的外在表现,心理距离是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实质和内化。本文研究重点放在心理距离的层面上。师生距离是把距离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师生心理距离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一个祟尚交流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交往的空间也大大地拓展了。在交往中学会自制,学会自律,学会拒绝,是成功交往的关键。如何妥善地对朋友表达自己的感激或不满,以及如何对同伴的消极压力作出拒绝,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不敢对别人说“不”,是交往心理上的一个误区。许多小学生担心说“不”会得罪别人,所以经常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不善于抵制他人的压力,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盲目的服从和“善良”,使人在心理压力方面失去了抗御的能力。因此,针对小学生交往中“拒绝”话语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和规律,是因人和事物的行为作用,而引起他人和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般指,师生相互交往中的某些心理活动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一般说来,心理效应对教学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巧妙合理地运用心理效应,往往能使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理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不是人。其意思是,人都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能完全独立于他人之外,每一个人都必须和他人进行交往,发生一定的人际交往,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中学生人际关系,是指中学生这一同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而产生的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按苏格拉底的说法,每个中学生都是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特有的学习、生活和环境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孤立的人,而必须与同学、与老师交  相似文献   

16.
符号活动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多维、跨维六大类。人类最广泛、最持久的人际交往,是在四维物理空间增加了"心理感受"、"价值判定"等坐标轴的多维符号活动。无论是人际交往中的众际交往还是个际交往,都需要机智调动"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价值判定距离"等多维空符号才能成功。多维空符号具有多维性和差异性。良好的心态容易接受"必备原则"和"适度原则",提高人际交往效益。  相似文献   

17.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红飞 《江西教育》2009,(10):38-39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最主要就是要协调好师生关系。然而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进而使学生与教师的对抗情绪加深,影响教育效果。反之,班主任根据学生心理变化,有效地运用心理效应,则能使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效应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般指师生相  相似文献   

20.
燕子姐姐:每当我跟别人发生矛盾或有人使我难堪时,过后我总会耿耿于怀,老想找机会“报复”,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不好的念头呢?困惑男孩摇摇摇李剑李剑同学:你这种对他人产生报复的念头,是指在与人交往中想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及不满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潜藏着危险性。据一项调查显示,具有一般报复心的人并不少,但大多数不一定有公开的报复行为,仅存在一定的报复心理。你大概也属于这种情况。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这种心理的人,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