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人教版 )里有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 ,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 ,是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反映。但是 ,依愚之见 ,《五柳先生》这篇文章并不适宜作为初中语文教书的范文。这主要是出于下面几点考虑 :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  《五柳先生》一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等的描述 ,表现他清高洒脱、安贫乐道的思想。可是我们看到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更多地创造财富 ,令自己生活富足。如果人人都像五柳先生那样安贫乐道 ,我们哪里还用得着改革开放 ?我们国家…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常常难以预料,对于学生突发的异想,如果处理得及时除当,会给自己的教学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在学习《五柳先生传》一文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利用工具书翻译完课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五柳先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一男生大声说道。“为什么说五柳先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呢?”一时间,我感到有些诧异,声音有些大地看着他问。“你看,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期在必醉,这多不好啊!家住着破房子穿着破衣服却不感到可耻。这不是不求上进吗?”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常常难以预料,对于学生突发的异想,如果处理得及时除当,会给自己的教学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在学习《五柳先生传》一文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利用工具书翻译完课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五柳先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一男生大声说道。“为什么说五柳先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呢?”一时间,我感到有些诧异,声音有些大地看着他问。“你看,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期在必醉,这多不好啊!家住着破房子穿着破衣服却不感到可耻。这不是不求上进吗?”  相似文献   

4.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传文。要读懂读透这篇传文的思想内容,真正了解陶渊明的为人品行,就必须在这篇传文的“不”字上下功夫。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不’字为一篇眼目。”(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细读课文发现文中共运用了九个“不”字,从思想品行、兴趣爱好和生活状况等方面突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语文报》2013年第14期第7版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一文这样写道:“甚至旷达的苏东坡.遁入桃园的五柳先生……”。刚读到这里时,我不禁心生疑惑:五柳先生何曾遁入桃园?细细一想,觉得此处“桃园”应为“桃源”。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钟情柳树,因宅边有五棵柳树,便干脆自号为“五柳先生”。本文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全文虽不足200字,却有着9个响当当令人一再凝眸的“不”字,深长思之,不能不使人对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更生发出一种由衷的景仰。《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对其一生的欣慰而  相似文献   

7.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诗文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篇优秀之作。因为该文“自况”、“实录”之特点,写作时间的确定就显得极为重要。这里主要从《五柳先生传》中所表现的人物生活状况,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三方面展开论证,提出了《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晚年所作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在这篇自况小传中,陶渊明以精粹简约的笔墨勾画了一幅自画像——好读书、性嗜酒、著文自娱、志趣高洁、安贫乐道的隐士五柳先生。通常人们认为陶渊明过着虽然贫困但却悠闲快乐的田园生活,笔者从五柳先生“期在必  相似文献   

9.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文章不足二百字,却逼真传神地写出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文章多处用了带“不”字的否定句,文中“不”字为文章眼目,从“不”中可以窥见先生的形象,“不”字言浅意深地概括出陶渊明的为人、志趣、生活、爱好、人格,是本文的传神之笔。  相似文献   

10.
狂歌五柳前     
第一次知道“五柳”一词,是小时候读唐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是我从小到现在最喜欢的诗人之一,而他的这首我从小就喜欢的诗里,却有令人头疼的两个词——“接舆”和“五柳”。后来问大人,终于才知道“楚狂接舆”是个响当当的历史名人,连“至圣先师”孔夫子也曾被他“教育”了一通,半天说不出话来,果然狂得有味道;至于“五柳”一词,则是后来读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才知道原委的,而真正对“五柳先生”放旷不羁、淡泊高迈的生命状…  相似文献   

11.
陶潜《五柳先生传》。按“不”字为一篇眼耳。“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重言积字,即示狷者之‘有所不为’……王夫之所谓“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第四卷第一二二八至一二二九页)“不”字句全是否定之句。和《五柳先生传》相反的一篇文章,就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假如以“也”作结的作为一句,全文共计二十句。这二十个“也”字句全都是肯定之句。  相似文献   

12.
“五柳先生”应该怎么喝酒?这是笔者在教《五柳先生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课时考虑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学生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本以为,这是一个简简单单课堂问题设计,却没有想到一"问"激起千层浪,像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当时正在进行《五柳先生》的第二课时,我在和学生一起分析完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后,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即你们是否欣赏"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按照我原先的备课,我想学生多会说"欣赏",会说"五柳先生"他  相似文献   

14.
星期三我们学了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文中的五柳先生实际上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文中说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相似文献   

15.
1.《五柳先生传》这篇纯文学性传记真的是陶渊明的自传吗?答:我国史书比较发达,传记一类文字也出现较早。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史书中都包括大量人物传记,而这些史传,尽管也具有文学性,可以称之为“传记文学”,但本质上属于历史。《五柳先生传》不同,它是纯文学性传记,不等于人物的纪实。说《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传”(“自况”)也只是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五柳先生传》所写的一些五柳先生的生活情态的事,都可以从史传和《陶渊明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五…  相似文献   

16.
周江生 《学语文》2008,(1):51-51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作为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要让读者能深刻理解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人物形象意义,除抓住文本阅读之外.还应该抓住该篇“眼目”,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以期得到更多的体味和心灵净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17.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 ,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短短不足二百字 ,逼真传神地把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展现出来。语言朴素洗练 ,平淡而寓意深刻 ,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带“不”字的否定句。钱钟书先生说 :“‘不’字为一篇眼目。”一语道破 ,恰如其分。一个“不”字言浅意深地概括了陶渊明的为人、志趣、生活、人格 ,不愧为本文的一个传神之笔。其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第一句即把陶渊明排除在名门贵族、显赫家门之外 ,不仅不知出身 ,又不知籍贯。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 ,魏晋时期崇尚玄学 ,清淡是…  相似文献   

18.
《五柳先生传》诞生以后,基本经历了隐士、儒家、玄学、佛学等视角的解读。隐士的视角肯定了传主超拔世俗的高逸,却忽视了传主的人间关怀;儒家的视角重视了传主的人间关怀,却忽视了传主天人合一的宇宙胸怀;玄学、佛学的视角重视了天人合一、超言绝象、超越世俗的人生境界,却忽视了生活、生命存在的本身。当代学人力图摆脱政治社会和伦理道德视角,从生活、生命本身出发来阐释《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为具体生命的现实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审美生活方式,五柳先生是一位融会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想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散文的地位和影响,实不下于他的诗歌。其散文《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全文只有一百二十多字的本文和四十多字的赞语。但就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竟出现了九个“不”字。这九个“不”字,堪称全文之眼目,言简意赅的刻画了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隐士形象。  相似文献   

20.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他以精辟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格等各个方面,把自己的性格志趣、精神风貌形象地勾画了出来。全文语言朴素,自然优美,最大的优点是用了九个带不”的否定句。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一语道破。一个“不”字,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辟而笔调诙谐,不愧为传神之笔。其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