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告诉听课的老师,课题是什么?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师板书课题)师:能看见吗?(边写边说)洪教头,教头是他从事的工作,也可以说旱个职务。他从事什么?生:他从事教头。  相似文献   

2.
一、品读“中华不振” 师:(出示课题)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崛起”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兴起”,我们联系课题和课文内容便会明白,“崛起”在文中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与同学们一起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百分数的综合应用)二、基本练习师: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你们愿意提供吗?生:愿意。师: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分别回答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师:你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动吗?(生茫然并窃窃私语。)师:你们称过吗?生:没有。师:能称吗?生:不能。师:是呀。称体内的血液这不要了大家的命了。(众人笑。)所以老师去查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课件出示:人体中血…  相似文献   

4.
一、深情导入,在音乐声中想象幸福 师:(板书课题,生跟着写),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泉水?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大家举起右手的食指书空。(师板书,生书空:螳螂捕蝉)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8.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确定位置)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师出示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想知道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生:我想知道梯形的面积是不是跟三角形的面积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 释题导入,诱发质疑 师: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燕子专列)读了课题,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11.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军神》一课。下面请大家听写几个词语:微微一笑、平静、一声不吭、勉强一笑。 (生默写) 师:这一组词语是描写谁的?  相似文献   

12.
师.(生齐渎课题后)猜一猜作者下文会写什么。 生:写春天的雨点是什么样的。 (生读课文,发现刚才猜的不对) 师:既然不是写春天的雨点,那是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录: 师:(板书课题)仔细看这个课题,课题中讲到了两个人物,你看出来了吗? 生:大作家、小老师。 师:浏览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萧伯纳是一个"大"作家?请用横线画出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把谁带到课堂上来了? 生:木头。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木头?(板书:木头)  相似文献   

15.
师:(板书:猴子种果树)一起读课题。(生读)课前预习过的小朋友请举手。你念过几遍?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林海》(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谁愿意谈一谈?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大兴安岭很美。生:大兴安岭的岭非常多,这里的林非常大,绿颜色很多,鲜花各式各样,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师板书:岭多林大绿花各式各样)生:作者看了林海的风光,感到亲切、舒服。(师板书:亲切舒服)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很大。如果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为什么说:“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师板书:第一)生:怎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  相似文献   

17.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后——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谁?玩什么?怎么玩?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板书)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我们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师板书课题,“拉萨”两个字写得大,“的’’字写得小,“天空”两个字用蓝色的粉笔写)师:谁来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相似文献   

19.
徐慧颖 《小学语文》2007,(11):38-41
一、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师:请同学们抬起头,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谁再来读。(生再读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由"吃"入手揭示课题师:看我写一个字,相信你们都认识。(板书:吃)(生齐声念出来,神情有点疑惑)师:我很想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生:我喜欢吃妈妈做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师:真会说!让我闻到了米饭的香味。生:我喜欢吃鸡腿。生:我喜欢吃汉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