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协同育人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不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校应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交流机制和信息化的协同育人平台,让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协同发挥作用,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旨在协同育人视域下,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以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旅游》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校精神家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知识和人才的高地,理当成为社会的首善之区,通过建设高校精神家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对中国40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旅游社会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旅游社会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加强对青年学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我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与死等问题的教育至关重要。生命伦理学课程将生命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真善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积极探索,对培养大众的伦理思考和抉择能力将起到无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责任感培养、科学伦理观培养、情感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命伦理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在综合我国高校生命伦理学课程开设现状的基础上,对该课程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思考,期待引起我国高校对生命伦理学课程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运用关系论证、推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其内涵认识不足,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开发理念存在误区,资金不足,加之缺乏区域合作、统筹安排、经营管理水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社会下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旅游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块化的实验课程建设思路。在对旅游实验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六大实验模块,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最后总结了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怎样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者们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建设应明确其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建设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课程建设,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旅游业中“文化营销热”的出现,民族音乐与旅游联系越来越紧密,对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旅游专业建设中开设了民族音乐课程,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与传统音乐不同的课程实施策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本文从国家示范校项目对旅游专业网络课程的建设实践中研究旅游专业网络资源的开发原则,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应用出发,探索开发的技术原则和开发团队组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本文从国家示范校项目对旅游专业网络课程的建设实践中研究旅游专业网络资源的开发原则,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应用出发,探索开发的技术原则和开发团队组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周艳芳 《文教资料》2009,(13):239-240
本文从旅游学与茶艺学二者的学科相通之处出发,对于在高校旅游专业教育背景下开设<茶艺学>课程的有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民旅游在中国虽刚起步,但其发展却充满强劲的活力,尽管存在着诸如消费结构不合理、旅游季节性强、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但总体上农民旅游蕴涵的潜力是巨大的。农民旅游的发展与国家的三农政策、农民的经济水平、农民自身的素质以及农村庞大的旅游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农民旅游的发展对于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随着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社会对旅游服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旅游人才,我们体育人也应该在原有传统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中渗人职业教育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构建"1、2、3、4"课程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4.
赵红 《教育与职业》2006,(26):183-184
高校图书馆作为现代大学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本文对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对民族地区高校的伦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仅可以构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伦理学体系,而且能够为民族和谐提供伦理的理论支持和道德实践。笔者以广西高校为例,建议在调研与对话的基础上,在伦理学教学中增加民族传统、民族生态、民族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对构建适应民族地区高校的伦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为城市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旅游的繁荣反映着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程度。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兴未艾,研究解决城市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物质文化基础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现状,并且从加强对课程群的认识、增加投入、建立合适的评估体系及优化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分析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面对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挑战,基于目前大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高校的心理学课程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的变化,做进一步深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伦理学视域下,高校师生冲突关系实为大学教师与大学生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客观存在的固有关系,既具有正面功能,也具有反面作用,欲强化其正面功能,亟需合理应对,其根本原则当"以人为本",其核心目标是基于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需求,正视差异,和谐互动,引人求知求真求善,其重要路径选择是师生意识纠偏及德行修养。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德育工作者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德育工作只有依靠科学和谐的管理才能够顺利进行,德育工作的良好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的进步.把高校德育工作渗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中去,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