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伺一种教学改革,不管教师是处在主体地位还是从体地位,教师永远是教学资料的重组者,学生学习新知的引导者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也就是说教师总是控制着教学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整个过程。如伺控制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质量的高低。而一切优秀教师都是控制教学过程的佼佼者,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仍然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了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有不同的观点出现,最后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实行反思.这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慵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宴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数学课程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要求教师注重创设现实情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教学情境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构,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数学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教学情境.数学  相似文献   

5.
所谓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美术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常影响到学生作业的质量,关系到一堂美术课的成败。反馈原理告诉我们: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反馈,系统的控制是以反馈为条件的,没有信息的反馈,是难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教学是一个可控过程,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任务,教师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生的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接收、储存和输出,决定着  相似文献   

6.
“情境化”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环境,拉近了新知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为学习新知提供了一个生长点。而“去情境化”,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自觉地建构知识体系,以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可见,“情境化”与“去情境化”两者并不冲突,它们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而课堂中的“情境化”最终要上升到“去情境化”。在本文中,对“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其他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方向和组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则处于从属地位,其主动性和自觉性均得不到发挥。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则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为此,教师应制订有效的教学意图和策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为他们提供发挥主体地位的天地。一、创设和谐情境,促进师生情感交融从“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就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则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  相似文献   

8.
《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促进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一切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本文试对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谈些体会。一、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已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自身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乏味,或者不爱学数学,或者畏惧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数学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呈现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的欲望,这是圆满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创设教学情境,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诸如“故事式情境”、“问题式情境”“背景式情境”等,数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探究,灵活运用,并加以创造。课堂教学伊始,创设有效…  相似文献   

11.
情境创设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和对现实生活的挖掘,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创设情境或生动的学习环境,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真正“卷入”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上,巧妙创设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身到自主探索新知的活动中。一、创设迁移启思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设置启发性、思考性问题,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而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在趣中施教,教中启思。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计算…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训练。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训练的智力价值。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何宗防 《教育》2011,(7):59-59
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已成共识。教材中的“解答应用题”被“解决实际问题”所代替,教学中教师将新知学习生活情境化。然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依然传统,  相似文献   

15.
“设置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是“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的主线,“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下面是本人在余姚市“轻负高质”典型教师展示活动中执教的“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新知内化部分的教学片断和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发现新知,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知,构建新的图式的过程.数学学科较抽象,因此,情境创设应该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RME与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在进行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都旨在让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教学模式在理论基础、“情境问题”、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以及教材等方面各有其侧重点。  相似文献   

19.
王光祥 《考试周刊》2013,(82):73-73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和创新探索新知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创设情境,使用学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举措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普遍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学、中专语文教学如果主导和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教学则成功,否则就效果不佳,甚至失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得以体现,这是现代教育的共识。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指出:“教学,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