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比较成熟,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体系也不断地更新改革,尤其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高校为代表在通识教育建设方面特色鲜明,为世界各国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社会培养了人才。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是明确通识教育目标,设置多元全面课程,设立专门单位负责课程的规划以及考核。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主要启示是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配置,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加强通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这其中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为最早实施公民教育的西方发达国家,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拥有完整的目标体系。依托法国"双轨制"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二元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模式,即结合"大学"和"大学校"不同的教育任务、教学特点,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解法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目标与模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就业,增强国家经济活力,实现国富民强的必然之路,成人高校要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从正确定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建设优质高效的成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现代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按照学科的发展和分类设置专业,按照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高校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置和协调,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从以分科和专门化为特征的现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到现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自清末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以来,我国大学的学科分类与专业设中。因此,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对高校学科专要系统研究我国晚清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经验教训,总结归纳的情况,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正确对待我国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校面对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水平上层次不同,智力高低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部分,学历教育中课程设置是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非学历教育中课程设置则更多地体现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特点.目前,成人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微缩版,有着明显的与成人教育目标不相符的地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不大,在教学要求、培养方法上模式较单一.文章在对天津市十余所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设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影响课程设置的原因,进而提出成人高校构建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版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员素质提升、科学技术进步等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系统分析了阻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影响因素,通过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建设、评价体系改革全面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长效机制,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分流是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教育机制。目前,高等教育分流存在对普通本科教育过度依赖、与社会实践脱节、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间合作不畅等问题。对此,建立结构合理的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推广产学研结合的高等教育培养方式、建立全国范围内不同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制度等是实现高等教育分流目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质量标准是对质量的规定。国际国内高度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及其标准至今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基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实现的目标,明确定义“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高等教育系统构成的其他因素。诸如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教师队伍、内外体制机制、资金投入使用等,都是围绕实现高等教育功能目标这一根本质量为核心而建构的保障条件与子系统:大学都具有四大功能,根据功能侧重面(权重)不同分为综合型、研究型、应用型以及社会型等。结合国家高等教育目标、学科和专业特点、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功能特点等,对质量内涵进行要素分解,可建构国家宏观、专业中观、学校微观逐级协调完成的“三级质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已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高等教育系统内继续教育的体系、结构、体制和机制研究,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内机构设置的研究与探索,厘清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区别,明确继续教育机构设置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技术发展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从现代职业教育视阈和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出发,通过对人才分类理论、学位分类理论和高等教育分类理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工程技术型和技术技能型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活动通达的障碍消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理论研究能否顺利地通达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教育理论研究的个人意愿及其科研成果的品质,而在于教育体制的开放程度和理性水平。实质性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成为体现教育主体性、体现教育应然的本质和宗旨、张扬教育应然的精神和品格的真正的教育,教育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通达才具备坚实的思想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缺失与教育行为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多种制度杂然并存、相互冲突使教育行为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行为失范,而教育行为失范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的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遏制由于教育制度缺失而带来的教育行为失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研究对象之争主要有现象对象观和问题对象观,其中现象对象观内在推演的逻辑蕴涵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规律的推理过程,问题对象观内在逻辑思路可概括为从问题(矛盾)到本质再到规律或从问题到矛盾,再到本质,最后通达规律的推演进程。据此分析现象———问题对象观中关于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之表述所折射出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之间用和连接的逻辑问题,在理清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重点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collected and contrasted the opinions of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educational community about the functioning and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order to do this, a broad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teachers of diverse educational stages, to counsellors, parents and to students, both with and withou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he objective was to examine the respondents’ approach to mainstream integration and their opinions about how their school oper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examined their opinion concerning the work of the teachers, the learn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ies and the input of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Barriers which create difficulties for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were assessed.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一系列问题.要优化配置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河北高等教育在科类、层次、布局上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对基础教育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改革的转向与落实。面对当前的教育评价现状,我们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哲学的眼光和视野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从什么是教育评价、为什么评价和如何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和关注教育评价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教育装备起源的讨论,逐一论述了在限定教育装备条件下的教育本质属性和装备本质属性的确定,并强调了讨论教育装备起源时的语境问题。讨论的目的是明晰与统一教育装备的概念和定义。  相似文献   

18.
Beyo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teps toward an educational semioti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deeply embedded in an objectivist epistemology, the consequences of which seriously undermine our ability to inform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the remainder of the paper, I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the doctrine of signs, and offer four global concepts (the sign, semiosis, inference, and reflexivity) that I believe set semiotics apart from other, more or less related, approaches with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e.g., constructivism). I conclude the paper by responding to some of the mor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 have encountered in attempting to define an educational semiotic.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意指高校中的科研活动都应有利于教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原则为高校科学研究行为设定了一条道德底线,它所规范的主要是教师的科研行为,所调节的主要是科研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本原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科研活动发展到“大科学”时代的产物。为贯彻这一原则,当前在我国高校特别需要做的是:重新定义高校的科学研究;引导研究者更自觉地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操守;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摒弃科研的庸俗数量化指标,试行同行公开评议。  相似文献   

20.
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文字和文本的参与,教育现象学的发展同样如此,这为我们提供了从文本中追寻其发展历程的可能。通过对已有作品的回顾和分析,可以将教育现象学的发展梳理为教育现象学的孕育、产生和繁荣发展三个阶段。这一发展历程对我国教育现象学研究的启示:必须在国际视野下寻求对话,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