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卷《读者人文读本》的主编署名权出了问题!事件是由当事人苏中杰披露的,他说这12卷书的主编是自己,而不是彭长城。他的证据是:在投入该书主编工作过程中,投资商2003年1月2日与他签约的《委聘书》,约定他“拥有主编署名权和再版修订权”;自己编制《编辑大纲》;全体编辑签字的书稿署名认证表;该书的两位学术顾问可以作证。结合记者采访到的这些证据,我们看出,投资商约定让彭长城“出任主编”的协议产生于2004年8月25日,即该书付印的这个月份。所以  相似文献   

2.
1999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第11届国际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代表见到了最新出版的《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该书的扉页上写着“本书献给第65届国际图联曼谷大会”。国际图联主席克里斯汀·德尚和国际图联建筑与设备委员会主席马伊娅·贝恩特松女士在序言中高度评价:“我们非常重视并希望该书能赢得广大的读者,这种对现代图书馆建筑所萌发的新的兴趣,意味着人们对整个图书馆界有了更新的认识。”“将世  相似文献   

3.
7月养生指南     
气候特点7月有小暑、大暑两个农历节气。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开始,过10天后的庚日为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伏天共30天,俗话说“热在三伏”,这是一年  相似文献   

4.
轰动一时的“伊朗门事件”要角诺思中校在他新近出版的一本书中宣称,前总统里根在事前即完全知道出售给伊朗的军火所得款项将交给尼加拉瓜游击队一事。不过根据刊载在《时代》杂志上的该书摘要,诺思为这项说法所提出的证据相当薄弱仍旧难以下定论。由哈波·柯林斯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新书《四面受敌——一个美国的故事》,是诺思本人对于这一事件的证言。为了促销这本书,诺思在1991年10月21日及22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电视联播网“夜线”节目的访问。他也在22日起开始接受报纸访问。刊载在《时代》志上的该书摘要,大致上仍与诺思在以往就“伊朗门事件”所作证词前后一致。诺思在国会作证时极力避免涉及现任总统布什,而20日公布的该书摘要中也甚少提及布什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5.
采访手记 2001年7月18至19日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人和这本书之间的相遇,是一种缘分。 《成都商报》副总编辑杨力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何总是一本书。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不是不知道该翻到这本书的第几章第几页,他是  相似文献   

6.
全球书市掀起童书“哈利·波特”旋风,本刊今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曾进行过报道,现在随着这部系列小说的第四部《哈利·波特和火杯》于7月8日凌晨零时在美国和英国同时上市发行以来,又一次引发疯狂抢购风潮。成千上万孩子、成人半夜不眠通宵在书店门口排起长队,有的书店开门不到半小时,几百本书就被抢购一空。该书美国初版印数380万册,英国为150万  相似文献   

7.
来函两则     
新闻研究资料第四辑《瞿秋白和中国革命报刊》一文中说:“1925年1月起,新青年又改为月刊重新出版。”应为1925年4月22日。胡文中说:新青年到1926年5月止共出了5期,应为1926年了月25日,而第四期则为1926年5月25日。以上我均和实物对照过,特此指出,以免误传。  相似文献   

8.
更正     
第3页左栏倒数第5行和倒数第2行“AO”应为 “A0”。 第9页右栏第20行“FU QING”应为“FUQING”, 第21行“LU LIANG”应为“LULIANG”。 第11页右图下第7行“98”应为“82”。 第21页下栏右第10行“栏目”应为“表身”。 第22页左栏倒数第8行“流”应为“表”。 第23页右栏第1行应为“同一类物理量”,第9行应 为“而共用单位只能是—个。” 第24页左栏表×应改为:  相似文献   

9.
错得出奇     
最近看到一本《郑观应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正文中的一些错字,如把“末尾”错成“未尾”,“灵柩”错成“灵枢”等,这里就不去说它了。因为这类错误,竟在字数不多的目录上也有,如第七章第三节的标题:“解放钢铁及其制品的销路问题”的“放”字,不用说,应是“决”字。也许该书编  相似文献   

10.
王艳萍 《档案天地》2011,(12):21-22
共产国际“三大”.是在1921年6月22日到7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瞿秋自在《赤都心史》中称1921年6月是“莫斯科的赤潮”:“1921年的6月.在此城里又要开四个国际大会:共产国际第三次大会.共产国际妇女部第二次大会.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赤色职工国际第一次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1.
21年前,我刚学做新闻报道工作时,总想读到新闻行家谈他的一篇篇新闻佳作是怎样采写出来的书。但那个年头,报纸办得不象报纸,新闻写得不象新闻,哪里得到这样的好书。如今这类书不难找了,而梁衡同志写的《没有新闻的角落》(书海出版社,1990年7月),是其中出色的一本。杜导正同志为该书作序时说:“这本书值得一读,特别值得青年记者和通讯员阅读。”我相信,如果我当年能读到这本书,会是入门更易,深造更快。这本书收集了作者1980年至1987年作为《光明  相似文献   

12.
2000年8月23日《中央电视台》的气象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报道:“……今年第十一号台风22日在台湾东海岸登陆……23日再次在福建黄岐地区登陆。”此处的“再次”用得不时,如果改为“23日又在福建黄岐地区登陆”则更为恰当。“再次”和“又”虽然都是重复的同义词,但它们的用法也有不同。使用“再次”时主体和客体要一致。此句中的主体部分是第11号台风,客体是登陆地点,此次客体有两个,一个是台湾东海岸,另一个是福建黄岐。  相似文献   

13.
2月15日.法制晚报A12版以“本报讯(记者陶韵西)”的署名,刊登了“中国工程师龙晓伟在巴基斯坦被绑架近半年后获释”的消息。对比2月16日北京日报12版采用新华社通稿发的这一消息.可以看出.法晚这条本报记者的稿是在新华社通稿的导语之上加上巴基斯坦每日时报的两段话.再把新华社通稿的第2段和第3段颠倒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主编: 您好! 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平时喜读《新闻与写作》,受益匪浅,于是今年也订了一份。昨天收到今年的第一期,爱不释手,直至深夜1:30方读完。《新闻与写作》办刊之优点自不必说,我来信只是针对一个问题谈一谈。 不知您发现没有,贵刊时有一些错字出现,如今年第一期第15页右半部分倒数第6行:“……往往对个问题避而不谈”……”其中漏了“这”字,第16页左半部分正数第5行:“(均见《穆青散文集》年365页)……”其中“年”应改为“第”;第30页左半部分倒数第3行:“……笔者处过理一篇人物专访……”其中“处过理”应改为“处理过”。当然这可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发文:《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24、25日,在总署召开的座谈会和北京出版工作会议上,总署和中宣部各级领导就整治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问题发表讲话。至此,在全国范围内,一场声势浩大的“伪书声讨战”就此打响。一个早已在出版业内人人心知肚明的“伪书”现象,终于在官方力量介入后,浮出了“水面”。其实,“伪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提到《第三只眼看中国》这本书也许很多人不会陌生,这本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引起巨大反响的著作就是一本“伪书”。该书托名德国人“洛伊宁格尔”所…  相似文献   

16.
谢建晓 《今传媒》2005,(6):30-31
今年7月11日,是“全国模范教师”吴玲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吴玲,生前是郑州市第22中学高级教师。她自1977年参加教育工作至2004年7月病逝,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家长和学生,也感动了共和国总理温家宝。2004年9月4日,温总理在  相似文献   

17.
“词”和“词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同志把二者混为一谈。例如: “‘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不但报章书刊不敢提及,甚至有些词典也把‘修养’一词一笔删去。好象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文汇报》1979年 8月20日第4版) “从一个词汇联想到其他”。(《光明日报》1979年11月15日第4版) 上面两例中的“词汇”都用错了,换为“词”才对。这儿有必要弄清一下“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徐立刚 《档案与建设》2004,(11):32-33,29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年前。1947年3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修理厂在山东临沂地区耿家王峪成立,此后随军转战,称“一担挑”工厂。1949年7月13日,在南京接管四О一厂。1950年1月,改为第三野战军特种纵队后勤修配总厂。1953年3月28日.  相似文献   

19.
记者安珂勇斗歹徒殉难,全国许多报刊都有报道,但安珂究竟是退伍、复员还是转业,各报说法不一,略举几例: 新华社广州3月26日电讯稿(见3月2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说法是:安珂“1981年复员到省电台工作”;解放军报在同日转载这则电讯时改为“1981年退伍到省电台工作”。中国青年报3月29日第一版,在《青年记者安珂勇斗歹徒殉难,广东省委授予模范党员称号》的报道中说:“1981年12月,他退伍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去工  相似文献   

20.
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的《最“危险”的总编辑》一书,是美国著名报人本·布莱德利的自传,也是“中信人物传记”系列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全书以独特、大胆而又让人兴奋不已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的美国社会和美国新闻业激动人心的发展历程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鲜为人知的内幕,并向我们呈现了作者70余年来绚丽多彩的传奇人生。该书的原名为《美好人生》(AGoodLife),缘起有人对他说“你这辈子命不错,布莱德利。嘿,干嘛不给这书起名叫《美好人生》呢?”后来,中文译者根据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内容,把书名改为了《最“危险”的总编辑》,大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