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自主性养成与课堂教学模式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为研究假设,对"学习自主性养成与课堂教学模式间的关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并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学习者自主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成绩,反而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说明学习者自主和考试成绩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58):180-181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意义建构,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整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自主学习探究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探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达到学会求知与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的目的,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相似文献   

3.
学习者自主性在外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者自主性?本文提出在专业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种"分层次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即增强学习自主性.通过研究如何培养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通过探索,认为可分下列六个骤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不同角度谈谈"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当成为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指引,只有将学生真正视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更为高效与优质的课堂教学。在遵循生本理念展开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历史课程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7.
知识建构语言教学是将知识建构视为焦点的语言教学,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对话和分享,真正实现让学习者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以《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探讨运用知识建构语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组织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规律。研究表明,基于知识建构的语言教学重构了师生教学观念,培养了支持合作的新型课堂文化,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知识建构语言教学是将知识建构视为焦点的语言教学,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对话和分享,真正实现让学习者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以<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探讨运用知识建构语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组织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规律.研究表明,基于知识建构的语言教学重构了师生教学观念,培养了支持合作的新型课堂文化,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建模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支持学生通过建模学习有关学科的知识,培养思维建模的能力。由于学习情境与专家工作情境的差异,建模学习软件应当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支持复杂教学情境中的学习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考虑学习者的目标、需要、活动以及教学情境,以友好的界面、多样化的认知工具和脚手架策略,为学生的建模活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复习理念] 1.本节复习课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这更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根本任务就要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要求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乐学"、"善学",而体验学习是有效支持这种学习的工具. 所谓体验式学习,即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景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调节学习正是新课程提出的全新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浅层次学习状态,学习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很难获得适应未来技术岗位需要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校、教师、资源等形成支撑体系,以职业活动为学习载体,提供职业化的学习内容,采用混合学习、泛在学习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释放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15.
谭娟 《江西教育》2022,(11):56-57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习为核心",主张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确保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本文基于"以学习为核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建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五学"即"预学""展学""做学""思学""拓学"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则,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探讨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陈发珠 《考试周刊》2013,(58):44-45
以教为本的思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精疲力尽,无所适从,严重制约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学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应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教学才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调节学习正是新课程提出的全新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我调节?下面结合一些课例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一、设置有效情境,在激发参与中调节《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标指出:新课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课堂教学中以德育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属。学生是道德学习者,成长和发展靠自己学习,别人帮助、引导、促进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思想,好比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吃饭一样。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支配者"和"说教者"的关系,而是"对话者"和"商谈者"的关系。学校中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当代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具有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功能特征,教师则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共同学习者以及师生关系"平等中的首席".凸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探究思维、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