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选择典型性操作材料,建立空间观念""经历思维化操作过程,形成空间观念""开展多元化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等策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空间观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部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图形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内容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实,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本文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为例,谈谈实际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习相应的空间与图形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内教学内容的安排,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出图形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体会特点、创造图案等,以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笔者对小学"图形与几何"中一些教学实践,略谈以下管见。  相似文献   

6.
李荣锋 《广西教育》2011,(28):45-45
传统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是以学生被动的听和枯燥的练为主,常常忽略学生的自主探索。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空间与图形”,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比传统几何课程更丰富、更具体的教学要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作者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特点入手,并融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把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中。这部分内容之所以得到加强,主要是由“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7):61-6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学生学好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学好数学,更谈不上任何创造发明。因此,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值得每位数学教师深入探究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将以往“几何初步知识”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旨在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强调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有效地培养空间观念,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学生要学习大量的空间图形概念,这些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图形几何性质和原理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图形概念建构和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既突出一般数学概念学习的普遍规律,又关注空间及图形概念建构过程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正>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作为载体,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1.是否可以将《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两课进行整合,重点先放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课,然后再来上《比例尺》?  相似文献   

12.
曾德花 《湖南教育》2002,(13):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对“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是:“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具体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标准》在“数学思考”目标中的要求为:“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依据这些要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充分让学生看图形“横看成…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空间观念"作为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以往的图形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观察某个静态的图形,只注重对该图形概念的教学,忽视了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容易造成知识间的割裂,影响学生对图形本质属性的认识和空间观念的培养。其实,不妨换一个视角,让图形动态呈现,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各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图形的正确表象,进而运用表象进行合理的空间想象。这样既有利于图形概念的形成,方便进行各图形间关系的整体建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发展能力当做图形教学的重点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但在空间和图形的教学方面却苦于无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无法建立空间概念,造成今后几何学习的困扰。我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时进行了尝试,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入手,建立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新课改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  相似文献   

16.
平移、旋转和对称是《图形的运动》部分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能给学生一种数学的眼光,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观念,积累几何活动经验。结合《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的两次教学设计及其反思,探寻《图形的运动》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文明 《考试周刊》2010,(52):134-134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其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 对称是《标准》“空间与图形”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些,因此,在三年级上册安排对称知识的学习,共2课时:感知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三年级下册安排平移和旋转内容的学习。现在我说的是《感知对称现象》。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小学生在学习图形与空间知识时,是依靠各种感官去思考认识新知识。在图形与空间知识的教学中,把抽象的形体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物体,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晓红 《教育》2014,(8):60-6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