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后感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倍受重视 ,但很多学生对读后感一直缺乏理性认识 ,只浮在感性经验阶段。什么是读后感呢 ?读后感是一种表达个体的人因受到某一客观知识影响而引起的独特心理感受的文体。从这一定义看 ,读后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 ,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的性质决定的。读后感的写作对象是“感” ,即作者的感想、认识、体会、观念。它不是自然形态的事物 ,而是观念形态的事物。因此 ,不能写成记叙文 ,只能写成议论文 ,而且是议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第二 ,读后感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并不像一般议论文、记叙文…  相似文献   

2.
读后感是小学阶段要求学会的一种基本文体。针对不少学生"无感可写"的情况。笔者认为精心架构一条由"批注"通向"读后感"的通道,是一条提升学生"读后感"写作质量的途径。并就自己开展实践以来的经验做法做一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读后感是一种“感想性的议论文”。人们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材料乃至一句格言等,总会有启发、有感受、有看法、有体会,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根据读后感的性质特点和写作要求,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总结出读后感写作应注意的几点事项,供师生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科建 《成才之路》2022,(10):61-63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后感写作活动是把优秀的作品列为书目,为学生的读与写奠定基础.教师可借助该活动平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把"读"作为写作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初写作、再写作、个性化写作三轮"微指导",深化学生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优秀作品的魅力,在读写一体化的活动中提...  相似文献   

5.
读后感就是把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以后所产生的感想写成的文章。对于读后感的写作,许多人都懂得“定体虽无,大体须有”的道理。这里所说的“大体”即读后感写作的“法”。我们在训练学生习作、应试的时候,只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不会信马由缰,不着边际。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高效、高质的读后感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一套读后感写作的结构模式,即“引、析、化、联、结”五个写作步骤,并用这种“五步法”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十几年来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认定这是一种读后感写作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写读后感,但是总感觉学生在对于书本内容的介绍方面不会运用叙述性的语言,仅停留在复述文中的部分情节。因此,对《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课文不仅是一份阅读的材料,更是一份指导写作的材料。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顺利掌握读后感的写作要领,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由分析阅读教学转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读后感是议论类中的常见文体之一,但它有别于一般议论文,指读了一本书或一则材料后提炼而成的具体、明确的感受("感点"),在合理概述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的人、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论证"感点"的文章样式。读后感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应该能成为"读写结合"的载体、"思维训练"的途径。一、读后感的写作价值1".读写结合"的载体。叶黎明教授在《写作教  相似文献   

8.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基本形式。初中生写读后感存在诸多问题:感点不明,脱离原文,不能联系实际,思路不清。所以,对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的指导非常重要。读后感写作中阅读为本,思考如金,思路是桥,个性最珍。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读后感的写作必要性和基本要领,并以引用、评析、联想、总结的常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对于初步接触读后感的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正>我问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读后感吗?"学生的回答直截了当:"读后感就是你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下的理解与感受。"学生的回答令我兴奋,因为我对读后感的理解跟他们近乎一致。可当我再问他们:"你们能写出一篇篇好的读后感吗?"孩子们却不作声了。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学们,你们也不用畏惧。汪老师在琢磨如何教自己的学生写"读后感"后,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发感想,练习写作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较好方法,因而为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是,“感”与“读”应相关联。“读”是前提,是根据;“感”由“读”来,是主体,是重点。然而,学生在读后感的写作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读后感写成对原文的复述。有的学生在写作读后感时常把读的内容写得过长,然后用)L句大话、空话结尾。如,学了《训俭示康}}一文后,学生写读后感,首先用较长的篇幅叙写原文中司马光节俭的事…  相似文献   

12.
写读后感     
训练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之前,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来写体会。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想。作文指导重点指导: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要写好读后感,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书),理解原文(书)。比如,要弄清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把握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13.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它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没有经过写作训练的同学,很容易把读后感写成"读后抄"——所有文字都在讲述原文的内容。其实,顾名思义,"读后感"是因"读"而"感",写作时应重在读文后"感受"的表达上。  相似文献   

14.
<正>一解文题。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从中可以窥见课文的大意或者文章的主旨。二理文脉。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引导学生去揣摩,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三概文意。阅读课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概括文意,如题目扩展法、段意相加法、找中心句法等。四会文旨。作者写文章,是有其目的的,这些是文章的"魂",要引导学生去领悟,如给人物写"颁奖词"、写读后感。  相似文献   

15.
<正>[名师导言]纵观考场作文,以读后感的形式出现的考题不多,不过掌握读后感的写作依然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项目。具体来说,读后感包括"读"与"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写作读后感,首  相似文献   

16.
史峰 《初中生》2012,(5):26-27
正阅读之后会有感悟和体会,把感悟、体会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看似容易,可并不是每个人的读后感都能写得很有"档次"。一、只有叙述的读后感属于最低档次。  相似文献   

17.
读后感属议论文范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读后感是在读的基础上发感想,因此在写法上与一般的议论文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写好读后感,这里笔者谈谈写作时必须避免的四个问题。一、抄录原文,叙多感少。这样的读后感,不是大段地引用原文,中间只夹些过渡性的话,就是以第三者口吻叙述原文中的故事、人物等,写成“读后搬”。如一个学生读了《唐睢不辱使命》,读后感大意这样写道:开始“我”读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心想,安陵君一定会答应秦王,又往下读到“受地于先王,弗敢易”,才知道安陵君因爱国不交换土地;紧接着复述唐睢和秦王的一场舌战,赞扬唐睢不畏强暴的  相似文献   

18.
“读后感”是属于义论文范畴的一种重要文体,写作难度大于一般性议论文,也是初中学生较难把握和写好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写作“读后感”的三字思维途径,即“读”,“思”和“联”,它对于中学生写好“读后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文质兼美的课文中挖掘写作方法,让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交融给学生写作以启迪。具体表现在:1.借助课文意象创造新形象;2.联想生活,写出读后感;3.学会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着眼小事;4."假"的写作艺术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新形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文本阅读,更为写作技术提供范本。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易于使课堂落到实处。语文教师要在课内精读中,做好仿写引领;在课外阅读时,做好读后感写作指导;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之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