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直觉思维是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了解学情、细化操作和借助实物,可有效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帮助学生有效构建模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从“图形运动”的视角拓展和重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可以“动”为媒,围绕“建构图形特征“”推导表面积与体积“”拓展新的思考”等教学目标,实现思维的进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课——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堂数学课中我安排了几道习题,进行校对时,出现了“意外”.  相似文献   

4.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学生对这个内容十分感兴趣,上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特别是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学生掌握得特别快。课中,当学生数完长方体中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后,学生很快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当然有些学生自己课前已经预习了)。这下可乐坏了我,我想我的学生真聪明。本来安排两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课不到就完成了,而且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正确率很高,我十分得意。  相似文献   

5.
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试卷应注重学科的整合,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又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通过讲叙教学实录来向学生讲授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7.
在国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单元中,在教学完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后.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相似文献   

8.
周立新  林洪春 《广西教育》2013,(41):70-70,72
“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这句话凸显了有效引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灵活的指导、精准的掌控、适度的点拨不仅能改善课堂的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到学习的最前沿,成为自由的探索者、快乐的创新者。在此,笔者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实例,谈谈科学引领对改善学习状态,提升课堂质量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执教者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颇有新意,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节外生枝”的问题,认为有两点根据、五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毫无疑问,陶行知先生所指"千教万教"之"教",应该是"真教"",教人求真"之"真",理应包含"真知"和"真智"。何谓"真教"?古人指纯真的教化,如明代刘元卿在《贤奕编·警喻》中写道:"彼其所以章轨真教,敦典崇礼,敷政明刑,其术万方,无非使人同归于善而已。"古人立意高远,"真教"归善,是从教育的宏观层面理解的。我们所提倡的"真教"是"基于规律的教",这主要是从学科  相似文献   

12.
蒋钦庆 《文教资料》2011,(3):136-138
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教师与教师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它主要存在于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互动之中,而这三者的互动往往会产生无限的资源。一般而言,处理这些动态性资源的前提是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预设。本文着眼于课堂中出现的那些无法预设的"节外生枝"的思维火花,分类阐述如何有效处理这些课堂动态性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儿童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体验、主动参与的开放的教学空间,进而达到激活审美个性,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艺术表现,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激励自我体验,培养思维的集中性、鼓励大胆创新,放飞思维的创造性,让孩子们在开心、愉快的环境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3,(62):64-65
反思,对于中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学习方法 ,又是一种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主动调整"学"与"思"的关系,实现数学思维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广东教育》2011,(9):27-28
一、课题解释及实验成果 散,即发散思维;合,即辐合思维。它们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维方式。“散合式语文教学法”即是把语文课堂分为发散思维课和辐合思维课两种基本课型。力图把创造性思维的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广西教育》2014,(41):90-90
正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教师灵活的指导、积极的参与、适度的引导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能够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在连续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引导的巨大作用。在此,结合本人的尝试,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依托生活元素,丰富学习感知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论教师课前准备的如何充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细节,对这些细节处理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韩加凤 《考试周刊》2013,(68):41-41
教育不应该培养定向思维的机器人,要大胆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学生思维的翅膀,想象是一种知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节外生枝"语出朱熹《答吕方子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是指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20.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理解题意是展开思维的重要前提,留足空间是积极思维的重要条件,学会分享是积淀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感悟策略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