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新教师》2021,(3):45-46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小学阶段集中学习提问策略的首篇课文,它的阅读提示这样写道: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显然,面对一篇陌生的文本,学生原有的科学知识和语文经验并不足以胜任阅读任务。尝试错误,正是问题学习所隐含的重要的学习精髓。为了在学习提问策略的第一课中发现真问题、触发真思考,在二度教学时,笔者尝试从选择问题聚焦点、遵守提问规则、练习转换问题、筛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分享提问反思等方面进行提问策略教学,让学生在提问中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长江三峡》是一篇老课文,教师要力求教出新意。在教学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研习文本,提出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读补充材料,观三峡变迁。老课新教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一是必须重新备课;二是大胆让学生提问;三是要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提问策略是四年级重要的学习内容。《蝴蝶的家》是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落实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提出问题、分类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四个环节,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具体方法,形成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1.回归文本,感受语言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一些教师越来越注重拓展教学,反而忽视了教材文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教学展开的基础,其选择和编排都是经过合理安排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在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方向性的拓展。与基础教育其他阶段的语文课文相比,高中课文具有更强的文学性与专业性,每一篇都值得细细品读。出色的文章往往能将作者的情感、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6.
[教材]人教版第十册4课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教学法是常用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情感,把握写作特色与艺术表现手法,学会鉴别,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 一、同一课文的比较教学,增强文本理解深刻性 由语文教材看,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版本,编入的课文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课文,在编入教材时也会适当增删调换.因此,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同一文学作品可能有所变化.在高中语文阅读比较教学时,首先,教师需要阅读不同版本的教材,包括文章原文,以体会编者意图,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其次,对于同一篇课文,自身也有着可比的内容,如为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渲染情感氛围,人物心理、形象或环境等会有所变化,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此入手,比较分析,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重点写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设计这课板书,宜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揭示这篇寓言的寓意.教学时,教师先把课文表情朗读一遍,让儿童了解故事情节的梗慨,然后启发提问:1.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写了谁和谁为一件什么事争起来?板书:青蛙、小鸟;天多大.  相似文献   

9.
教材:人教版第九册28课。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大瀑布前后景象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解疑,从而构建起文本图式和心理图式的通道,将文本导向了深入的阅读。注重语言实践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同时在语言实践中进行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是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本)为载体而进行教学活动,并凭此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往往受教师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与态度,同时也反映教师对教育对象的理解与尊重程度。所以,同一篇课文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角与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有鲜明象征主义色彩的《老人与海》,以其文本意蕴的隐含、丰富、含蓄、模糊具备经久不衰的魅力。教授这篇课文,教师和学生对文本意蕴认识的不同,决定了文本个性化阅读的多样性。作为小说,理解人物桑迪亚哥形象应是教授此文的重点,通过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搭建学生持续深入发掘原著丰厚意蕴的平台,才是衡量这篇课文教学是否高质高效的发端。  相似文献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统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观画导入、总体介绍、阅读文本和训练表达等环节,引导学生复习、运用学习过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同时,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沉入文本,初步掌握鉴赏名画的基本方法,理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自觉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当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若仅仅专注于有限的文本内容,凭借自己随意的想象,将无法透彻理解课文,课堂教学也无法深入,教师在向学生互动提问时更是毫无回应。引用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能突破此教学难点,使教师教得更生动,学生学得更积极。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基本要落实到一篇篇的课文教学中。不同于数理化或外语教师的带领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学生在面对一篇篇课文时,是带着自己已有的见解和理解进入课堂的。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从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学生在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带领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揭示文本的奥秘所在。和其他科目的“课文”不同,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不仅是学习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读书、去涵泳文字、去"勤悟道",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和师生的对话交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和检测功能,使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落实教学目标,寻找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平台。一、恰当切入语文教师在谈及阅读教学时,常常会提到切入角度的问题。的确,切入角度选择得恰当,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切入是指在讲析一篇课文时,要选择一个角度,并从这个角度入手,对全文进行分析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课本上有好几篇诗歌体的课文.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呢?这成了教师的一个难题.把课文意思精致细密地讲一遍吧,就会把课文分的零零散散,失去了文本内在的原汁韵味;教师稍加点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吧,对于二年级学生现有的阅历以及认知水平来说确实是有点难度.经过多次实践以后发现,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有效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并积极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所要提问的问题。一、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师必须从学习目标出发,对课堂提问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以达到提问的目的。例如笔者执教《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注意文中对"甜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其问题意识,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本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与蝙蝠探路的原理类似。如何借助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标问题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教师要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和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设计文本教学目标;要在主目标的统领下细化教学目标,通过对小目标的逐步实施来达成主要教学目标;要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找出所教课文的个性,分析该篇课文与另外几篇课文的不同之处,以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能力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大理石街》(第十册第4课)这篇阅读课文,编排在讲读课文《挑山工》之后,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运用在讲读课里所学到的知识,自己去读懂课文,要引导学生按照“参观访问记”的写作特点,顺着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条理。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要紧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