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见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重要的是它指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一项数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失败常常不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缺乏,而是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即反思意识.反思是一种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学生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它不仅促进认知发展,还会促进自我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对于解题能力而言,反思比单纯做大量练习要有效得多.因此,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对解答结果、解题过程、解题策略等进行反思,强化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是问题解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反思,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进而对数学认知活动发挥指导、支配、监控的作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不是对数学学习的一般性回顾,而是指向数学思维活动,着眼于增强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培养良好的反思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1背景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古往今来的教育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反思在个体成长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若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学反思的一种类型。相比其他反思,它源于自我内在的需求。分析其他数学自我反思,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自我反思,还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结合实践,重点谈谈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反思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种监控,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小学生认知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实际,关注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际,通过数学活动、对比形式以及错误实例研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数学反思能力的含义,把握数学反思能力的实质,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数学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尤为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思考的基本能力。数学反思是学生在完成对初步数学认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知识点剖析、评价以及自我调整认知的一种思维过程。文章通过阐述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在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最后探讨了提升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的数  相似文献   

10.
反思习惯是一种自我批判技能,反思的目的是促进自己进步。具有反思意识的学生,能主动分析自己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发现其中不足,并想办法改正和完善。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思维,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情况的分析,反思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新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如同帮学生请一位随身教师,随时监督学习情况,并对其学习行为进行指导。本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善卓 《数学教学研究》2003,(3):42-43,F004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监控 .数学思维活动中 ,无论是目标的确定或修改 ,材料的选择与组织 ,加工策略的选择、组织与变换 ,解题结论的检查与信息反馈 ,都是在元认知的调控下进行的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与数学成绩密切相关 ,并且高中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整体偏低 .为此 ,笔者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元认知策略 ,通过认知示范教会学生自我监控的方法 ,利用自我提问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用目标去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笔者还经常根据教学状况适当布置反思任务 ,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  相似文献   

13.
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不知为什么学、如何学、学得怎么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监控。数学思维活动中,无论是目标的确定或修改,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加工策略的选择、组织与变换,解题结论的检查与信息反馈,都是在元认知的调控下进行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与数学成绩密切相关,且高中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整体偏低。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内容指导的学生元认知策略,通过认知示范教会自我监控的方法,利用自我提问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用目标去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状况适当布置反思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并在本年级实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想法,甚至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能使学生抓住数学思维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效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能力是保证学生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为了保证学生自我反省的时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应充分创设反思的氛围,并在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把握好学生反思的时机。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假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指向不明的问题、思维难度过大的问题。“真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问题的梯度,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引领学生的自我反思,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放手让学、简约问学、反思助学,引导学生自我赋能。通过自我赋能,孕育、催生和实现学生的高阶思维、高阶认知。自我赋能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的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这些概念具有生活化和片面性的特点。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应该从数字的符号、内涵、外延、规则几个维度进行数学化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前概念有数学概念内涵理解模糊、狭隘,外延的认识错误,规则未能建立三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设置概念的认知冲突情境,暴露学生的数学前概念,建立科学的概念实践模型,丰富学生的数学概念感性认知;提供比较鉴别的概念情境,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数学概念的表达内化,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思维认知几种四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40):81-82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经历。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经历获取经验,才可以实现学习的价值。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会学习。要想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认知、自主判断学习,将学习经历转化为学习经验。实现如此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发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文章以小学数学科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人们的经历是有限期的,但只要我们愿意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对思维的认识进行反思,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究,就可以从这有限的经历中提炼出许多的经验来.引导学生反思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灵敏性,引起学生对思维本质的重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