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读、赏、写教学的核心是“自主阅读、探究鉴赏、读写一体”,符合文言文教学内容、形式与考查方式上的多种特点,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在传统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即使重视到了读、赏、写一体化教学在学生语文学习上的重要作用,但是依然出现在设计层次化的读、赏、写教育目标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在阅读课堂、探究鉴赏、读写活动时脱离了学生主体,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高中生处在知识学习的关键阶段,面对较大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10):35-36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切实创新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读赏写"方面的教学上,要充分结合新课改中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学习的掌握程度,开展多元化的"读赏写"教学策略方法,激发学生对"读赏写"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参与"读赏写"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读赏写"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满足素质教育需求。文章将结合高中语文"读赏写"教学的现状,具体阐述高中语文"读赏写"教学的实施方法与学生"读赏写"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为了保证我国教育体制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可以在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中采用读赏式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特点,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本文主要是对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作品审美情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尤其是古诗词的学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古诗词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的关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鉴于此,笔者结合平时古诗词教学实践,初步归纳“以读促赏”的古诗词学习方法:诵读、解读、赏读,在“读”中解,在“读”中赏。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技巧进行培养和指导,使学生爱读、会读、乐读。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技巧进行培养和指导,使学生爱读、会读、乐读。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素养的培养,需以语文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语句,掌握重点语文知识,并逐渐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带领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一、结合听说读写,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学习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逐渐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读思达”就是其中一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读思达”这种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结合教材内容实际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提高。语文教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讨“读思达”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重点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这种学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顺利实施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到语文的学习,经历系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能够形成语文学科学习的体系。写作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开始尝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仿写句子等,逐渐培养写作素养。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讨如何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的全面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体制的改革当中,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主欣赏文本的片段,而非机械生硬地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背诵大量篇幅的课文。小学语文中段读赏式教学策略的实施代表了我国语文教学的进步,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吴明秀 《教师》2014,(3):27-27
正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是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赏为媒介,以读为手段,最终将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综合方式,将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和体验的经过更加突显出来,从而提高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的效率,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巩固并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不仅包括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交流沟通能力,还包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语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为主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从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听、说、写的关系来说,又当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3.
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诸多教师的追求。语文核 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最佳状态之中逐渐形成的,拥有语文 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基于此,本文将针 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要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传统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错过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作为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能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必将对其未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读赏式教学就是在推行教育改革中脱颖而出的教育方法。一、读赏式教学概述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赏析,对文章的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开展以写促读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从而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教师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徐江 《甘肃教育》2010,(7):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以探究发现为手段,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习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性课程,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强文学素材的积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鉴读和赏读的作用,从而在探究学习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传授学生习作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阅读、写作的习惯和拓展对课外优质词句等素材的积累,以切实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摸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习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性课程,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强文学素材的积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鉴读和赏读的作用,从而在探究学习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传授学生习作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阅读、写作的习惯和拓展对课外优质词句等素材的积累,以切实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任文娟 《小学生》2010,(12):23-24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读、自选、自悟、自创”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