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某教师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先让学生量一量三角形上每个内角的度数,进而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步:进行猜想: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简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及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好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定理对后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定理,  相似文献   

3.
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教师先让学生计算三角尺上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得到180°,进而引发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背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教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各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180°。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少数学生测量结果是180°的"作品",然后得出结论。不料,有的学生开始反驳: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家狄欺多惠说:一个坏的教育家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育家是教人发现真理。本人就“发现法”教学作了如下尝试:一、从实践中发现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前,首先让学生量一下自己用的一对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5°、45°、90°与30°、60°、90°,其内角和均为180°。再让每一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个内角且算出内角和。这样同学们会发现不管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这样说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教学,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意义、特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不仅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理解,而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7.
马祥玲 《江西教育》2012,(11):39-40
<正>特级教师仲广群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面对学生的未学先知,用反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猜测、探究、验证的过程中,感悟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升了数学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片段一新知开展激活思维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教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各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180°。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少数学生测量结果是180°...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探究图形内角性质、揭示内角规律、梳理知识脉络的典型内容。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整合性学习、意义性学习、批判性学习、阶梯式学习,有效诠释了"深度学习"之内涵,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逐级跃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几何初步知识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演示,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几何初步概念。下面介绍几个教学片断。 一、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1、剪拼演示。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得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图  相似文献   

12.
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研讨,焦点比较多地集中在“如何让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从几套新教材的编排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测量求和法;二是剪拼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这两种方法均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操作简单,结论直接,但缺点也同样明显:测量时会有误差,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未必正好是180度,这使得测量结果非但不能验证结论,相反却给学生以误导;剪拼时会破坏原有图形,不能很好地体现剪拼后的图形与原三角形间的联系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教前畅想] 我们发现,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因为先前已有相关内容的涉及,学生并不陌生,但对这个结论产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却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学时与其在"三角形内角和是否是180度"上争论不休,不如围绕"三角形内角和为何是180度"进行展开.在验证阶段,设置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其不自觉地运用推理、演绎、分析等多种手段,构建对"三角形内角和"结论由来的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其学习目标为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和探究的乐趣。根据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然知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笔者将以《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前后两次导入和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来谈谈对“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我静下心来,总是能感受到学生思考的气息,感受到学生的思维给课堂带来的挑战与生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前面认识角的基础和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我的教学思路是:交流——验证——问题——结论。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内角这个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我提出研究的问题: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学生研究前,我们简…  相似文献   

16.
"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自己执教过很多次,每次执教后都有点纠结,这种纠结主要来自于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仅停留在学生"知其然"的状态,学生在活动中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于没有深度的认同,很多时候学生都是游离于活动之外,最后只是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果实现了再次确认而无实质上的认同。因此,如何促使教学向"知其所以然"回归成为再次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片断:师:大家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师: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怎样验证?再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材中,在教师的具体教学中,常采用一步步“进”的方法让学生去研究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结论后,我们会引导他们去计算“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多  相似文献   

19.
<正>一、案例背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度量及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前课改的要求,真实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力图让每  相似文献   

20.
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176;”,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教师先让学生计算三角尺上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得到180&#176;,进而引发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176;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一量、拼一拼等方法验证猜想,最后再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