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秀兰 《甘肃教育》2022,(13):97-100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习作单元训练效果经常难以达到预期。本文从单元整组的视角把握习作目标,通过文本阅读学习方法、情境创设积累素材、阶梯训练综合运用的方式,架构单元内各教学板块,融合各年级段相关习作单元训练内容,构建起整体的习作训练框架,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优化学生的习作成效。  相似文献   

2.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23,(22):35-38
习作单元编排的内容全面、知识系统、目标明确,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全息特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组普通单元教学内容,完善习作要素的训练体系;延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追求应用文习作的实用有效;创设实践性习作情境,触发表达交流的真实需要等途径,迭代习作单元编排形式,触发语文教学的“学”“用”合一,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息培养。  相似文献   

3.
"习作练课堂"是单元习作整体教学思想的体现,是基于表达要素提出的以读写练为纲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以"练"为核心,由铺垫性训练、靶心性训练、补偿性训练和提升性训练四个写作训练环节组成。在对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进行习作练课堂整体设计时,通过四个环节的扎实推进,引导学生将"写清楚"的单元表达要素转化为表达能力。这样,读写融合,读写整体推进,既体现统编教材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编写理念,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静雅 《天津教育》2023,(4):135-136
<正>在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凸显出“整合-分散-联动”的过程。教师需要对习作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教学计划与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切实落实习作单元的训练要求,在寻求多样化的习作训练方式、实现单元整体融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重点与难点),它应该和阅读教学一样要精耕细作。为了促进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系统化的教学链,即构建作前、作中、作后有效指导系统,形成习作指导链;构建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系统,形成习作训练链;构建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主题单元教学"系统,形成习作主题教学链。  相似文献   

6.
目前,习作教学普遍存在目标不明、训练无序等问题,导致学生不喜欢习作课、作文教学效率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紧扣年段目标、单元重点、学生学情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喜欢上习作。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材增设习作单元,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读写融合,是提高习作单元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师可通过教材解读,提取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明晰读写融合的方向;同时,厘清各板块的教学价值,找准读写融合训练点,有效设计实施路径,使课堂教学指向表达,提高习作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11):67-68
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要让更多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仍然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除了常规的单元习作练习外,充分利用散布在教材内外的素材进行"随堂化"的读写结合训练,不仅能"化整为零",提高课堂习作训练的效率,也可以激发出高段学生的习作兴趣、表达意愿,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习作单元,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大板块。对于习作单元的编排,陈先云先生说:“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可见,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由写话训练(第一学段)、课后小练笔、单元习作和习作单元组成,其中,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课文,而是直接指向习作。那么,该如何教这一类的精读课文呢?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最费时、费力但又收效甚微的。笔者认为,作文指导不是从读到单元习作要求才开始的。早在学习一个组元的课文之前,就要明确本单元习作要写什么。要想为学生的习作提效,有效训练非常必要。下面笔者结合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的作文要求,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统编教材高度重视学生的习作训练,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设置了专门的习作单元,由两篇精读文本、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和一次习作训练组成。各个栏目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依存。教学中,教师应聚焦表达,从内容感知转向言语洞察;聚焦阅读,从朗读体验转向默读思索;聚焦统整,从单篇感知转向群文阅读。通过积极转向,突破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壁垒,达成习作单元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以习作单元的形式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设置,教学时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牢牢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把握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目标,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提升学生的习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王莉莉 《辽宁教育》2022,(19):84-87
阅读单元中的习作教学需要教师以习作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发展目标为依据,精准定位阅读单元中习作教学的目标,整体设计阅读单元中习作教学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瞄准单元习作能力训练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郑锦灼 《亚太教育》2023,(9):123-125
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目标明确,直指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教材,科学解读文本,建立单元整体观,精准施教,达成习作教学目标。教学中紧扣单元要素,活用文本,引导学生练写,促其形成习作经验;同时,以精读课文为范例,品析关键词句,学习准确表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作时通过写前、写中、写后的有效评价,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及个性表达,实现“教、学、评”一致,促进习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单元习作班本化改造指的是以单元习作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单元习作的要求为主要训练目标,以班级学生的生活为切入口,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生活中与单元习作相对应的写作素材,并帮助学生发现、筛选、运用这些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对单元习作“班本化”的转化方式改造策略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习作的内容,以达到训练目的,促进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笔者作为课题的主持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文君  姜协武 《教师》2021,(9):11-13
交际语境视域下的单元习作教学,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还原话题、角色、对象、目的和方式等语境要素,让学生的习作置身于真实的或拟真的场景中,激发其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文章从单元习作语境分析、单元习作教学策略、单元习作任务设计三个方面,来探讨交际语境下的单元习作教学,让学生的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在习作中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是对此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实践运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不宜孤立进行,要充分结合教材,在单元整体内展开。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在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重点聚焦在表达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选取的典型事例,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语句上提炼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时,要反复利用教材支架,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8.
每个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绝大部分学生感到难写,教师也往往感到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在教学该单元课文的时候能着眼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难点,设计读写练习题引导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写法,然后在小练笔中迁移运用,并组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较以往的教材,更加注重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特别编排了习作单元。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教师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习掌握想象的表达方法,然后通过学习单运用想象的策略,形成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产生表达的兴趣,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莺歌 《教师》2021,(9):14-15
交际语境视城下的单元习作教学,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还原话题、角色、对象、目的和方式等语境要素,让学生的习作置身于真实的或拟真的场景中,激发其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文章从单元习作语境分析、单元习作教学策略、单元习作任务设计三个方面,来探讨交际语境下的单元习作教学,让学生的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在习作中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