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智性语文课堂"的内涵"清晰的概念,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要研究"智性语文课堂"的构建这一课题,必须弄清"智性语文课堂"是什么——也就是对"智性语文课堂"进行界定。(一)"智性"的本源思辨"智性"一词的语法结构为"智慧+性(性质、性能)",属形容词加后缀而构成的属性词。"智性"的百度解释如下:一犹理性。苏曼殊《燕子龛随笔》:"泰西  相似文献   

2.
"智",由日、知组成,意思是,每日求知为"智";"慧",由丰、心组合而成,意思是,心灵丰满为"慧",智慧课堂是建立在知识学习基础上的人格丰满与提升的课堂。智慧课堂要抓住三维目标,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中心,以"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设计教学。每日求知为"智"——抓住"求知"一词三维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知识"在前,"能力"在后。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  相似文献   

3.
<正>转识成智源自佛教,"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哲学家冯契对此进行了基于唯物主义的改造,他认为"转识成智"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即让认识主体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体认,使知识"转化"为认识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言行准则,将"知识"转化为主体自我求知、做事、做人的"素养"。基于冯契的观点,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目标——培养"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思想政治课主题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由智慧转化为德性"的能力。试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例,探究转识成智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师智则教学智。"教师"智",更多地表现在:课堂是否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这不是降低对教师的要求,而是对教育使命的新认识,是对教师教育智慧的新挑战,教师的"主导"方式、时间发生了变化,但"主导"作用不削弱。优秀教师应当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以为,课堂上留给  相似文献   

5.
<正>我追求"智性语文课堂",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启迪智慧、崇尚理性、尊重生命。我理解的语文"智性"包含学科智性、教师智性、学生智性三个层面:学科智性——首先是文字中的智力含量与精神质量,其次是文法中诸如构思智慧、立意智慧、语言智慧、细节设置智慧,等等;教师智性——预设、生成、问题设计、掌控课堂、与学生沟通的智慧,等等;学生智性——听讲、答问、合作、表达的智慧,等等。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情性”和“智性”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情性”是诗歌原初时的一种本然状态,“智性”则是人类理智成熟后诗歌发展的产物.诗歌的本性在于“情”而不在于“智”,“智”是“情”的一种衍生物,“智”本身并不是自明的,它需要依靠“情”才能变得疏明.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王娟 《教师》2020,(12):87-88
初中英语"趣智课堂"的构建应以"智"为教学目标、以"趣"为外在保障,依托"趣"推动学生实现"智"的生长,以"智"彰显出"趣"的价值,实现"智慧生长"的整体教育目标。文章简要地阐释了英语"趣智课堂"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了App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围绕创设趣味预习导学情境、引入小组合作闯关活动、实现阅读文本逐层分解、建立问题引导写作训练四个层面,探讨了基于App构建初中英语"趣智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的道德教育中,"转识成智"成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从无知到知,从知识到智慧"构成了道德教育的第一层面。但不容忽视的是,智慧须向现实生活回归,指导人生存在的不同境界,才能克服其抽象的形而上学性,"由智化境"构成道德教育的第二层面。由此,道德教育的价值趋向呈现为"转识成智"与"由智化境"的二维镜像,把形而上的超越性与主体存在的现实性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知行合一、智慧与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学校自建校以来,探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构建"爱·智"为主题的课程体系,实现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建构,促进学生爱与智的素养发展。以培养身体健康、心理阳光、品行高尚、学业优良,有"爱"有"智"的"爱·智"少年为育人目标。构建学校"爱·智"少年校本化核心素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演化过程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机制,可以看出课程知识教学中知识与智慧的"联姻"状况,这也使得"转识成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当下课堂中存在着课程知识教学被遮蔽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离身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架空"与"情境无涉";"工具理性":课程知识教学的"事实中立"与"教化拜物";"意义迷失":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屏蔽"与"智慧窄化"。课程知识教学的解蔽过程,即"破"遮蔽而"立"本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具身体悟":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在场"与"情境嵌入";"视域融合":课程知识教学的"价值负载"与"教育学化";"意义回归":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敞开"与"智慧生成"。最终,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圆融"的智慧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诗潮曾一度致力于诗情智性化的审美探索,这是30年代诗潮的一个主流趋向,它因深刻地开拓了“五四”时期的说理诗和警句诗而被金克木命名为“新智慧诗”,其特点是:不使人动情而使人深思,极力避免感情的渲泄而追求智慧的凝练。情智合一。卞之琳先生是中国新诗坛20  相似文献   

13.
一、“智性语文课堂”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要研究“智性语文课堂”的构建这一课题,必须弄清“智性语文课堂”是什么--也就是对“智性语文课堂”进行界定。
  (一)“智性”的本源思辨
  “智性”一词的语法结构为“智慧+性(性质、性能)”,属形容词加后缀而构成的属性词。  相似文献   

14.
教学智慧是真善美在教学实践中的集中体现,生成教学智慧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学智慧可分为理性教学智慧、德行教学智慧、诗性教学智慧,具有情境性、缄默性、创新性与审美性等特征。教学智慧的培育应突出教学智慧本体的意义,重视教育智慧主体的体验,拓宽教学智慧生长的空间,强调教学智慧的人文精神,增设教学智慧养成的内容,达到"积识成智""化智为德""化德为行"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转识成智"原本是佛教唯识宗的一个命题,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对其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之后,将其确立为自己"智慧说"的核心命题。冯契先生所说的"转识成智"就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思想政治课的"转识成智",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笔者针对思想政治课"转识成智"的教学策略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一、贴近生活,融中求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实现"转识成智",必须与"生活世界"沟通,引导学生在知识与生  相似文献   

16.
情智课堂包含着"情"与"智"两个方面,它指向课堂中主体的人和客体的数学知识,关注到人的需求——情感,以及数学的本质——数学智慧。情智课堂需创设情境、融入情感、习得知识、拥有智慧、学有乐趣,只有情智结合的课堂才是生命的课堂、生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情智结合更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智性直观"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却始终无形地贯通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之中."智性直观"不应局限于哲学的考察,哲学之外也存在着"智性直观".本文尝试从人类艺术与心理的视角对"智性直观"概念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诗潮曾一度致力于诗情智性化的审美探索。这是30年代诗潮的一个主流趋向,它因深刻地开拓了“五四”时期的说理诗和警句诗而被金克木命名为“新智慧诗”,其特点是:不使人动情而使人深思,极力避免感情的渲泄而追求智慧的凝练,情智合一。卞之琳先生是中国新诗坛20世纪30年代奠定这一审美趋向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19.
运用科学的教育科研态度和方法,探索"君子文化"背景下的智慧教学观与学生发展观,来推动学校的发展,将办学理念落到实处、实现办学目标是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因此,学校以"君子之智"智慧教学研究为中心,通过"抓常规、立课题、三同步、树标准、搭平台"五位一体的教科研管理模式,来落实学校的教科研管理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智慧地教"和学生"智慧地学"。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高等学校的哲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哲学教学要以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培养学生的德性、提高学生的境界为目的,要使学生从"习德"到"自得",化哲学知识为人生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