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按其类型可分为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一般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可供人们交流;隐性知识是指未能用符号编码的难以言传的知识,具有个体性、模糊性和情境化的特点,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共享。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二角”,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也可称谓学校整体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并被教职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与理想目标的综合。学校文化一般以正式系统的价值观念、理想目标和群体规范为主体,同时也包括对非正式系统的价值观念、理想日标和群体规范的不同理解。学校文化建设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塑造学校文化的活动和过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3.
论学校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使学校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知识管理是知识社会中管理的新方向与新模式,而且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及运用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了思考的方式与背景。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学校管理尚属尝试阶段。在实践上,学校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与模式也还没有实证性的案例。但知识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学校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而核心是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是全校师生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果;学校文化需要精心策划、细心培育。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文化是什么? 为了说明学校文化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据说已有几百种之多。我认为张岱年和程宜山先生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最科学、最全面。他们说:。文化是^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学校文化的生成,并探讨了富有高职特色的学校文化的建设途径,即建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名人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波  朱德全  彭智勇 《中学教育》2009,(7):31-34,37
纵观教育管理史,我国的学校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行政管理、科学管理这三种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施文化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文化管理有着深刻的内涵,学校实践主体尤其是校长应积极建构特色学校文化,并在这一实践中塑造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范畴的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过去粗放化、随意化管理而说的.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所以,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常态工作,成为工作品质,成为学校文化.精细化管理需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提升学校文化品质.一、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共同信念的形成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只有扎根学校文化的土壤中才能最终变成教职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才能形成工作自觉.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我校通过各种学习、研讨,从思想引导和宣传发动两个方面,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让全体教师明确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了解学校整体工作,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只有全体教师认同了,才能形成学校共同的信念,那是负责的精神、服务的态度、优秀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在当今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校知识对学校变革及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我们认为,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知识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具体经验和智慧,以及学校的精神和文化。除了部分文本方式的存在形式,学校  相似文献   

10.
杜忠书 《教书育人》2012,(23):48-49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包括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管理措施手段、教职工精神风貌、道德意识、群体意识、工作作风、学校及教职工的理想目标等一系列元素所共同形成的一种教育氛围和团队气质。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加强学校管理的精神和灵魂。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文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管理相比,知识管理视域下的组织文化具有强调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激励知识创新、重视个人和组织的学习、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特征.以知识管理的理念加强成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必须强化对话和交流的意识,建立支持创新的机制,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和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管理与学习型学校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管理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途径。由于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根本原则是必须倡导“知识发展构成学习”的观念和实践模式及必须拥有自身结构性知识系统的良好知识管理模式,因此,学校知识管理的过程即是创造学习型学校的过程。知识管理可以通过创建学校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加强学校知识的创新、加强教师间知识的共享以及审视先前学习活动的进程,加以准确地评价,以使学校的学习更为有效等策略来加速学习型学校的创建。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并逐渐生成的,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催人奋进,引入前行,而坏的学校文化却能扰人心怀,诱人颓废.没有好的学校文化,就没有学校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推动素质教育全面的实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学校文化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与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较广义的界定,组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这些价值观念、信念及基本假设是“由组织在学习处理适应外部和综合内部的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一直被认为是很好的有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哲学和教育人学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敞开了一片明亮的视野.本文借鉴生命哲学和教育人学的思想理论,提出学校精神文化重建的价值转向和路径.我国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调整文化观的价值转向,使之建立在生命哲学的基础和教育人学的视界,立足师生生活,在生命体验中以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理解并建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组织文化最早是由企业管理专家们提出的。他们发现在相同技术、设施和管理办法情况下,企业效益并不相同,其原因在于组织文化不同。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新创建的学校无论在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师资配备、教育管理上都可能超过一所老的学校,但教学效果却不如老的学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可以归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问题。一般认为,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信念、作风、规范、仪式等精神现象。学校组织成员据此来产生相应行为、发展自我。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校文化,是高校在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状态,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对于优化高校的文化教育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陈红 《陕西教育》2008,(5):21-22
本文从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对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含义、相互关系及其理论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与论述,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层面和基本要素进行了细分,并从自身实践的角度即:物质文化打基础、行为文化树形象、制度文化添内力和精神文化铸品牌四个方面对作者所在单位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及成效进行了介绍与论证。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科研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科研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面。科研文化形成的机制是从无序到有序.促使其临界突变的关键是控制参量的催化作用。科研文化建设的策略有:推动教师教育科研由自发到自觉: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学校科研氛围;学校领导具有战略眼光和利用实验项目统领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