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基于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制的特点,利用导师对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示范、管理作用,从加强导师队伍自身建设,建立学生学术行为与导师连带责任制,同时赋予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更多权利等方面入手,解决这一学术失范问题,净化研究生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趋势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研究生几种主要学术不端行为,讨论了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趋势与主要途径.从趋势上看,学术道德和规范教育将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对研究生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形成具学科发展特色的内容体系;在途径上,做好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必须加强有关的课程教学,强化导师的育人责任,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完善制度环境体系,形成求真的创新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某"211工程"高校850名在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层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处理数据,采用相关程序对中介效应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后,导师魅力、导师指导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均具有显著解释作用,其中导师指导的解释作用更大;研究生学术认同、学术理想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也都具有显著解释作用,同时在导师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导师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影响中的一部分是通过提高研究生学术认同、学术理想达到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描述了军校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对象为我院研究生,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了解、学术不端行为表现的辨别、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手段的了解、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等。通过分析军校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严把军校研究生招生关、增加研究生导师指导时间和精力、制定惩罚措施以及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遏制军校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这对提高军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从现阶段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入手,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机构、教育体系、导师作用、监管机制、管理体制、学术氛围、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研究生学术培养及监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科研究生学术忠诚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学术忠诚概念反映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态度、努力和积极行为,并从实证角度探讨研究生学术忠诚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在研究生学术忠诚各维度中,学术认同得分最高,学术努力居中,学术理想得分最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导师、管理、亚文化、专业因素对研究生学术忠诚均有显著影响;导师、管理因素对学术认同有显著影响,亚文化、专业因素影响不显著:导师、亚文化、专业、管理因素对学术努力和学术理想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术规范主要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写作技术规范和学术评价规范。当前研究生学术行为失范的现象屡有发生, 这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术管理体制、导师学术行为的影响有关, 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缺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而, 高校必须从弘扬大学精神、完善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开设学术规范课程、重视导师示范作用和鼓励研究生创新等几方面来进行教育管理, 以使其学术行为趋向道德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正天津大学日前出台多项措施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该校将淡化研究生导师资格终身制,建立导师招生资格的年度审核制,由院级学术组织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确定导师招生资格。同时,将导师招生资格与职称"脱钩",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的转变。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天津大学把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作为改革突破口,将构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使两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要建立"3I"培养体系,即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培养过程中存在导师遴选机制不合理、学生录取方式不完善、学术活动流于形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造成现阶段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针对存在问题,本文提出构建"指导有方、教研相长、追求创新、制度健全"的培养模式,具体从完善导师指导、鼓励学生创新、确保教学科研品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提升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共同发展,而非简单取舍,学术型研究生并未过时。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备受质疑的条件下,廓清两种规格研究生的涵义和培养目标,进而遵循科学的目标导向,促进研究生内涵发展,这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根本取向。基于此,提出了强化研究生研究主体性,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评机制,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实行多导师轮换指导与跨学科导师联合指导,实施研讨班式教学等改革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