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平凉市J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J县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校质量与规模显著提高,完成了两基任务适龄儿童入学率逐渐提高了,九年基础教育普及了。然而乡村中小学孩子就读流失率或辍学率现象非常严重。根据笔者调查访谈近5年来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现象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是共享教育资源、展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式,它涉及政府、学校以及家庭的利益,三方在动态的博弈中,形成了利益关系和冲突关系。为促进进城就读合理有序地进行,在明确利益相关者相关关系的基础上,从博弈论视角出发,分析农村学生进城就读问题,研究三方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冲突关系和利益关系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各方利益目标达成和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在于:明确利益诉求,达成利益目标;适时调整策略,积极应对局势;冲突转向利益,利益促进发展;善于利用规则,争取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大规模中小学生进城就读的现象,而农村的中小学日益"空巢化"。这一现象与城市规模扩大、农村城市化,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等有一定联系。但归根到底,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悬殊,农村地区现有的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无法与城市相比拟,农村中小学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学生自身、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农村中小学进城就读热这一现象需要正视,客观分析其中利弊,采取适当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进城就读学生是因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产生的、为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由农村学校迁入城市学校就读的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这些“进城生”来到城市学校以后,出现如何适应城市学校文化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据此,可以从城乡文化整合课程设置、个别心理辅导和课堂文化营造等方面对“进城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的差距,进城务工的农民人数不断增加,随迁子女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是由于当前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就读存在一些问题,现针对就读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就读农村县中现象令人关注.外出就读的学生主要流向农村县级寄宿制高中,并呈现"扎堆式"的特点.这对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资源配置、城乡学生发展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乡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的均衡化发展,以及积极的舆论引导等.  相似文献   

8.
进城就读初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下出现的一个新群体,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盲点。这个群体身上具有诸多积极因素,也存在着行为、心理和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肯定、家校联动、“代管家长”是针对进城就读初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杰 《黑河教育》2011,(2):11-11
吃完晚饭从母亲家回来,看见小区里有许多孩子在玩耍。女儿看见了自己的同学,也要和他们一起玩。由于担心她玩到很晚不敢回家,我就在小区的食杂店内等她。和店主人聊天,知道这些在小区内玩耍的孩子都是农村来的,寄宿在人家长托。看着在食杂店里出出进进的孩子们,有的花五角钱,有的花一元钱,都是买我们所说的那些垃圾小食品,也有给家里打电话的。  相似文献   

10.
进城就读学生是近年出现的为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由农村迁入城市进而在城市学校就读的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这些"进城生"来到城市以后,文化的连续性被打破,往往出现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要解决"进城生"社会文化适应不良问题必须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着手,三个方面通力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政策、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参与六大方面的条件。从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的情况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师资水平堪忧,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农村地区潜在的课程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欠缺;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不支持校本课程。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需要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行政支持力度,促进家长与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辍学不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当前,厌学是学生辍学的导火索。部分教师的从教热情不高、教育理念不正确、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不够等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要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教师就必须保持积极的从教热情、增强教育智慧、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3.
经过3次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办学条件和师资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整撤并工作不规范,撤并速度过快;教育资源过度向县城所在地学校倾斜,造成新的结构失衡;部分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不足、条件简陋,管理和服务不到位;部分学生就学距离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增大;家庭教育支出增加、负担较重。作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对农村中小学合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主集中在农村中小学合并的原因、政策、实施策略与效果以及合并的争论等方面。这些研究对我国推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具有参考意义:正确认识农村中小学校的合并现象;合并应因地、因时制宜;针对合并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大量开展对农村中小学合并案例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乡土知识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应充分运用乡土知识的实用价值、思维建构特点和文化认同功能构建农村校本课程的精神生长点,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与农村综合初中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两种不同的实施目的和实施形式.长期以来,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基础教育办学实践中,两个概念却常常混淆使用,导致办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江苏省启东市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成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加速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三所乡镇中小学校教师生存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促进西部教育的发展。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对西部教师的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西部部分教师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改善西部教师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其作为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很多年,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表现为绝对负担量大而心理承受力小、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强迫、被动地苦学、累学和厌学。其实,“减负”并不单纯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要攻克这个“教育顽症”,需要全社会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广西梧州市农村中学高中学生诸如身体形态、机能等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探讨学生身体素质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梧州市农村中学高中学生的身高、体重均低于全国同龄人的平均值;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总体上符合国家标准,但大多数都是及格,良好和优秀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