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教师始终紧紧围绕“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个文童的“魂”,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表演、想象、质疑、讨论等,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情境,让他们品味作者的感情,随着文本中的“我”一起去享受桂花香、摇花乐、品花乐.感受浓浓的思乡情。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2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浸、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极其深广的。本设计重视理解、把握、运用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解读词之义、品读文之美,让“读”“说”始终贯穿着整个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分析:《桂花雨》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散文。文题桂花雨的雨能够惊人遐想,唤醒学生生活体验,以桂花香为线索,重点写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用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生活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纯真的童趣与淳朴情感,让学生在花雨缤纷入梦甜的意境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发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体验,发挥主动性的参与与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感受课文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沉浸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喜欢桂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沉浸”等词语。  相似文献   

8.
祝禧、薛法根、陈国安三位老师同题上课,我这是听第二次。陈国安老师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尤其是一线的优秀教师相互切磋、相互借鉴、相互学习,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这三节课都很优秀,这里只对每位老师的课,分别着重说一点。  相似文献   

9.
<正>本次说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研读文本说教材《桂花雨》选自台湾当代女作家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文章脉络清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以香气四溢的桂花为主线贯串始终,语言清新质朴,  相似文献   

10.
正一、美读课题,想象"桂花雨"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谁来美美地、动情地读一读课题?2.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个词读成一幅画。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美妙的联想?(生答略)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3.设疑:在作者笔下,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引导学生扣住文题,通过美读和想象,把静止的文字读成流动的画面,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以及散文的表达特色,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提供了氛围。二、自读正音,读通长句1.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2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教材版本 琦君《桂花雨》原文 教学实录 …… 师:为什么说这句话(“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是围绕着“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桂花雨”来写的呢?  相似文献   

13.
<正>《桂花雨》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联系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我"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教学目标】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2.联系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  相似文献   

14.
秦斌 《小学语文》2009,(9):44-46
[教材简析]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问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情景。渐渐地,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5.
一、寻“香”质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喜欢——?(桂花)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课后练习中重点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桂花雨》,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生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开花时也得仔细地在绿叶中找细小的花. 生:摇桂花时"我"可开心了,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海门市第四届“弘謇杯”名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现场——东洲小学,我们看到了这样三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两位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祝禧,一位大学教授——陈国安,同上《桂花雨》。基于散文这种文体,他们分别是如何诠释这篇课文的?他们的课堂是如何带着学生学会阅读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王荣生教授又做了怎样的精彩点评?请关注本期“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19.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2.体会文章托物寄情的表达方法。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1课:桂花雨。生读课题。2.首先我们来默写几个词: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落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相似文献   

20.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摇桂花”是本文的重点段。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