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钢铁军人的儿子,成长在一个根正苗红的家庭。他曾是“全才神”、“小作家”、“警校尖子”、“铁血柔情传奇警察”……他创作的理论巨著填补了中国监狱管理的一项空白,他出版了五部轰动海内外的长篇小说,他是数十年的模范狱警,他还是“大孝子”、“发明家”……他曾有多次提拔重用的机会,也曾有过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好“机遇”……然而,直到50岁,他仍是普通岗位上的普通一兵!也是在50岁,依然清廉贫穷的他,成了海内外各届皆知的“忠孝两全”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2.
他是钢铁军人的儿子,成长在一个根正苗红的家庭。他曾是“全才神”、“小作家”、“警校尖子”、“铁血柔情传奇警察”……他创作的理论巨著填补了中国监狱管理的一项空白,他出版了五部轰动海内外的长篇小说,他是数十年的模范狱警,他还是“大孝子”、“发明家”……他曾有多次提拔重用的机会,也曾有过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好“机遇”……然而,直到50岁,他仍是普通岗位上的普通一兵!也是在50岁,依然清廉贫穷的他,成了海内外各届皆知的“忠孝两全”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3.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4.
(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雪峰同志就作为“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住进了“牛棚”,与群众隔绝开来。当时文化部及其直属单位是需“犁庭扫院,深翻三尺”的,他在“牛棚”中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他比起一般“专政对象”来,却较少地受到冲击和折磨。这也许是他作为“死老虎”,已不成为林彪、“四人帮”的夺权障碍,但主要由于他与广大群众有着血肉般的联系,这些群众不得不奉命对他进行“专政”,却又暗暗地保护着他,加上他那  相似文献   

5.
郭诗琪 《大观周刊》2011,(51):246-246
褒之者宣告他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贬之者骂他是“通俗文化的江湖术士”、“电视机上的教师爷”、“攻击理性的暴君”、“走火本魔的形而上巫师”。他就是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一-麦克卢汉.他把社会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忽略观察和研究的媒介本身提上了研究的议程。  相似文献   

6.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7.
吕春 《档案天地》2009,(2):30-32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入军委常委,开我军之先河。这一现象在开国将帅中是罕见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把工作、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这是所有认识和了解唐伯岭同志的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他的真实写照。唐伯岭同志自参加下作二十多年来,爱岗敬业,勤政廉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充分展示了兰台人的崇高追求和良好形象。他多次被评为“优秀青年干部”、“优秀厂长”、“先进工作者”,两次荣立三等功、2011年荣获省一等功。  相似文献   

9.
王普天  程樯 《现代传播》2024,(1):113-120
“主体性”表述和“他者性”对话是艺术创作的两种理念,前者倾向于个人化单向度的表达行为,后者则依托“他者性”,期待与受众展开积极交流。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大众文化等要素的共时、历时发展推动着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分流,同时也触发着创作理念由“主体性”表述向“他者性”对话的明确让渡。“他者性”的对话理念是在立足自身、尊重不同的基础上与他者达成“美于和”状态的创新理念,该理念的赓续动态运用为本土传媒艺术创作打破地缘与时间的钳制提供了别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所谓“他者意识”,就是视“他人”为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存在者。浏览报纸,发现有些媒体存在着强烈的“他者意识”。与社会学和哲学上的“他者意识”稍有不同的是,“他者意识”在本文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媒体自己置身于社会之外,以“他者”的眼光,在社会新闻方面主要是以猎奇、窥视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忽视自己是社会组成的一分子这样一种心态;二是指媒体在报道某些弱势群体时,把他们视作为“他者”、外来物,不纳入所在社群的这样一种潜意识。媒体作为社会理性、客观、公正的一面镜子,作为整  相似文献   

11.
中宣部、中国记协发出通知,号召全国新闻界向甘远志同志学习。甘远志在海南日报工作1095天,采写见报稿1051篇,其中被评为好稿的162篇。他被大家称为“甘头条”,仅2004年7、8两个月,他每月被采用的头条都是8篇。他为什么能如此多产高产?同事们说,“他储存的东西很多”,已进入写稿“厚积薄发”的境界。说甘远志写稿进入“厚积薄发”境界,也就是说他爱岗敬业达到了一定高度。他在海南日报3年中几乎每天见报一篇稿子,同事们还说他“薄发”,可想而知他在写稿之外的“厚积”上下了多大工夫。甘远志的“厚积”是他为了搞好新闻工作而努力创造各种条…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叶挺将军》里皖南事变几集中,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小姚”。“小姚”是谁?他原来就是东南分局副书记饶漱石。当时,出于工作保密的需要,再加上饶、姚谐音,大家平时称他“小姚”。就是毛泽东发给东南局的电报也称他“小姚”。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3,(8):50-51
20种开头:横空出世鸣世间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明月是什么颜色?”“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詹宏志一手建立的出版事业,经营得十分成功,为他带来可观的财富,也为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人说他是“趋势专家”、“出版奇才”、“文化人”……,是结合创意和营商的高手。即使他最近的互联网旗舰《明日报》关门大吉,经历一次大的挫折,但他的竞争对手还是为他无限婉惜,分析和总结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他显然已成为台湾一位重要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5.
周日新 《航空档案》2005,(10):F0021
2000年6月,笔者在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时,询问他是怎样走上航空道路时,他说了他对航空、飞机的“认识”,是从“挨轰炸”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10,(11):40-40
田汉的“粗”来自“豪”。他不擅长行政事务、组织管理,尤其不擅长财务经营。他一辈子对金钱不算计,对于日常琐事不在乎,大大咧咧,是有名的“马大哈”。  相似文献   

17.
“与”,“及”是从文言釆的,口语里很少说;“同”流行于华中一带,带一点方言色彩。在普通话里,“跟”用得最多,但是文章里最常见的是“和”. “和、跟、同、与”都有两种作用。比较:(1)水仙和腊梅都开了。(2)他和我说话呢!在前一句里,“水仙”和“腊梅”的地位是平等的,“和”字的作用在于把这两个并列的成分连接起来,这个“和”是连词。在后一句里,“他”和“我”的地位不平等,“他”是“主”,是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18.
何阳给人的印象是瘦且高,随随便便的样子,丝毫也看不出他能“口吐黄金”,名动华夏。 然而他的确是名符其实的“点子大王”。他高擎着“思想有价、一计千金”的旗帜走南闯北被称为“当代智多星”,在足迹所至的地方留下一个个“点子”传奇。  相似文献   

19.
江绍高同志现任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从1990年至今,他的主要岗位一直在夜班,1995年主持总编室工作后,每年夜班时间也都在半年以上。人民日报总编室头绪比较多。他认为总编室工作有一个“龙头”和“龙身”、“龙尾”的关系,抓住了“龙头”就抓住了工作的主要方面,调动了“龙身”、“龙尾”,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他的体会是:抓住“龙头”滞动其他,工作到位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敬业进取。值夜班,“守土”尽责.守报纸出版之“土”,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之责。他认为这是最大的责任,也是总编室工作的“龙头”。他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以山为题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散文。 作者通过“他”发抒了感怀,颇有深情地描绘了“他”的形象,把“他”写进了一个四周环境优美的山谷,时间在午后至黄昏。 全文五段文字。第一段描写“他”在风中的形象,从衬衫、外衣、裤子到脸孔和头发,都与风紧紧连在一起。这样的开头给读者留下来印象。但是,并没有急于点明“他”的身份,作者有意把“他”的身份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