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间关系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关系之一,由于思维的隐喻性,人类用体验到的空间关系来帮助认识外部世界。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西方认知语言学研究来揭示认知对空间隐喻的产生和理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的结构映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相关语言用法的重要条件。隐喻相似性依赖于客观世界和主观认知之间的互相作用,是可以创造的。相似性实际上仅表现于两个事物之间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是潜在的,是人类在这两个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突显其相似面或相似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试论隐喻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思维的贫困”产生了“根隐喻”,但“根隐喻”的隐喻性只是在人们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被认识。同时,隐喻又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的认知功能直接影响着句子的组合关系,可以改变句子原有的语义规则。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但儿童的隐喻认知机制并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借助语言手段来比较、代替以及类推源域概念系统和目标域概念系统,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是一种意象性的认知手段。本文试图从隐喻思维角度来分析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是通过一定的措词把原来令人不悦或比较粗俗的事情说得听上去比较得体、比较文雅。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 ,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 ,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 ,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文章分析了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 ,运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尝试性地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成为陕北人联系外面世界和让世界了解陕北的一个重要纽带.隐喻在陕北民歌中可谓是随处可见,陕北民歌作为一个研究隐喻的文本,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由始源域和目标域两部分构成.始源域的结构比较清晰,目标域的结构比较模糊."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语义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与语义在量和距离上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语符(即形式)量越多,语义(即内容)信息量也越多(MORE OF FORM IS MORE OF CONTENT);另一方面,语符间距离越近,语义效果越强(CLOSENESS IS STRENGTH OF EFFECT)。这是人们把语言形式空间化,并通过空间化隐喻去认识语言表达形式和语义的结果。语言形式与语义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理解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的运用离不开语境.本文主要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析在特定的语境下隐喻是如何实现其解释和构建功能的。  相似文献   

9.
10.
英汉法律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英汉法律隐喻句的体现形式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法律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基本相同,都表现为把抽象的法律事物隐喻为具体的事物,具体机制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11.
隐喻无处不在,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感知世界、阐释世界的认知手段.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隐喻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对隐喻作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感知世界和阐释世界.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还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有其生成机制和认知功能,对隐喻的研究也从语用角度发展到认知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认知与工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隐喻的认知语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进行认知语用解读,认为隐喻的理解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受话语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意的过程,隐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所运用的旅程、建筑、战争等隐喻表达,指出隐喻是一座桥梁,它还可以跨越时空:使抽象事物具体,使深奥复杂的事物简单;唤起听众的历史情愫与情感,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感染听众,提升支持率。因此,隐喻成为了政治家成功宣扬政策、传播信念必备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隐喻及意义的成功解读,需要受喻者与施喻者的视阈融合.从施喻者的隐喻构建到受喻者的隐喻解读,存在一个视角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语境、人生经验、背景知识、文化差异、理解力和感悟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正确解读、错误解读、零解读、多种解读和故意曲解五种解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