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2月21日,被誉为20世纪中国"大美术家"的张仃先生在北京逝世,张仃先生的艺术成就跨越国画、漫画、壁画、书法、工艺美术、邮票设计、美术教育、美术理论等诸多门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5)
张仃先生从艺70余年,跨越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等诸多门类,其丰富性在艺术家中是非常罕见的,被称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其中,在山水画探索方面,张仃先生将焦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是目前关于张仃先生焦墨艺术的研究比较少,也不够深入,其在国画界的学术地位仍未被充分重视和发掘。由此,本刊特别采访了张仃先生的研究者王鲁湘先生和李兆忠先生,他们追随了张仃先生20余年……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5)
正敦煌被誉为"艺术明珠",保存着从北凉至元代千余年的艺术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中古时代各民族、各阶层的社会生活,组成了一部世界罕见的自成体系的美术史。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4.
张仃     
张仃,一位辽宁黑山之子,一位焦墨绘画大家,他的生命与绘画冥冥之中的契合,恰似神来撮合,自然之象。他跨越了漫画、设计、装饰、壁画、中国画、美术教育等诸多艺术门类,且样样出类拔萃、卓有成就。这是一个奇迹、一个传奇,张仃正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这个传奇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5.
张仃先生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几乎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项重大美术活动,是当今独具艺术面貌与个人特色,又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代造型艺术大师。他的绘画作品深受美术界的高度评价,并得到广大艺术品爱好者的赞赏,本文仅对他的绘画作品与市场问题谈点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6.
方玖骅 《收藏》2006,(12):52-59
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征说过:“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取得地位,是由于他做出了别人无法重复和取代的贡献。至少这样两类画家的贡献是不可重复和代替的,一类是开山鼻祖,另一类是登峰造极者。前者的功绩在于从原先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后者的功绩在于把某些方面推达到极致。”(《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序)20世纪60年代初,轰动中国画坛的“长安画派”,就是以赵望云和石鲁为领袖人物,引领长安艺术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一个创作群体。石鲁先生以旗帜鲜明的口号,比较系统的理论,所向披靡的独创精神,成为“长安画派”的开山鼻祖,因此确立了他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美学史来看,道德和美丽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本文通过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来观察体育和体育人的道德之美。孟子认为,所谓的性善,就是美与善的统一。孟子为了说明这种关系,讨论了人类感觉器官的享受和内在审美性的享受。审美性的享受具有把人类道德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孟子为了解释这种观点,用“充实之谓美”来进行解释。充实之谓美意味着,人本性的善,通过仁义充实地表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美的人。因此,在体育中运用充实之谓美可以为体育人内在价值为何美而提供依据。就像孟子通过讨论人的内在价值从而确定人格美那样,本文讨论为何在体育中出现道德行为时,体育也具有“美”的特征。人格主体是道德主体的个人,因此,体育中关于人格美的讨论不仅使道德行为,也使表达这种行为的主体—体育人得以美。这意味着,体育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善的自觉实践行为”和“善的意志”。因此,对于体育来说,充实之谓美的应用,可以使体育中的对美的讨论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不仅如此,关于体育人人格之美的讨论,也将为体育人为什么美丽提供解答。  相似文献   

8.
2022年是壬寅年,我们迎来一个令人期待的“虎”年和第4轮生肖“虎”邮票,也不禁让我们带着豪情和热情想去回望36年来4轮“虎”邮票的光彩。1986年,岁次丙寅,中国生肖邮票上的第一只“虎”以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著名画家张国藩以他所擅长的装饰画和壁画的功底,在一个富有张力的“S”形的构图中,以夸张写意性的笔调突出了虎目炯炯、虎尾张扬的虎威之态,虎身上红黑相间的纹路既是真实虎纹之现,又极富民间装饰感,透出了民俗剪纸和乡野布老虎玩具的韵趣,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民族气派(图1)。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1,(7):144-147
李可染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存在。李可染的艺术代表了20世纪中国画创新的最高成就,他的艺术实践与作品探索了中国画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是众多新路中的一条,而他的变革创新思想形成了自我的艺术体系,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参照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何海锋  朱晓清 《收藏》2010,(11):68-70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就清代绘画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美术发展的衰落期,世俗化倾向尤为明显。然而,在这个美术发展的衰落期里,也出现了“四僧”“扬州八怪”等大家,更重要的是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指画”,并在清中期画坛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面派”。  相似文献   

11.
剪纸是我国民间一种装饰艺术,早在唐初,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虫鱼,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形成一种独立的手工技艺。后来演变成使用色纸,题材多样,有各种花草、动物和人物故事等, 贴在窗户、门楣上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花饰、窗花或刺绣花样使用的。剪纸有“黑白”、“点色”、“套色”、“笔彩”四种,“黑白”最为普通。技法上有阴刻、阳刻及阴阳结合等手法。“套色”则常以协调雅致的色彩,体现出装饰的效果,多用来表现连续性的人物故事和变幻的自然景色。新中国最早的剪纸题材邮票,当推1959 年发行的特30《剪纸》邮票,在小小票幅之内,展现出骆驼、石榴、公鸡、戏剧人物,是剪纸与邮票的结缘,是邮票设计的一种新的形式。这组邮票图案系由张仃根据西北民间剪纸图样设计、制作的,其艺术特色采用锯齿纹(又称狗牙纹)的表现技法。锯齿纹是一种整齐而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时隔14年,1973年6月1日邮电部于“儿童节”之际,推出编86-90《儿童歌舞》剪纸邮票,  相似文献   

12.
王长启 《收藏界》2012,(2):104-106
(接上期)中国民间绘画源远流长,画工生活在民间,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民间绘画是直接表现生活的艺术,故不能轻视,在历史上这些画工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早期的彩陶、青铜器、画像石与砖、壁画、帛画、漆画等等都是不知名的画工所为。  相似文献   

13.
正可染画雨张仃画雪各尽其士妙,张仃画雨可染画雪难掩其短。以上对联,是笔者在思考张仃、李可染的异同时,自动冒出来的,虽不成体统,也暗含几分艺术哲理。天籁流韵、水晶宫一般的"杏花春雨江南"(图1)"雨中漓江""树杪百重泉",已然成为李家山水的不朽品牌。这种绝活,我敢说,偌大的中国画坛至今没有第二人能够超越,倘无丰沛的水性和超常的乐感,无法奏出如此缠绵纤细而生机勃勃的雨中曲(傅抱石笔下的雨景亦是一绝,  相似文献   

14.
那真是一段年少不识愁滋味的日子,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而1999,对我们来讲注定是一个无法忘却的年份,可以说,“辽小虎”在整个中国大地刮起的青春旋风,把中国足球带入偶像时代。那是我们生命中一段不折不扣的光辉岁月。  相似文献   

15.
浮世绘     
正每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文化发达的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美术史。如果不追溯到远古时期,日本绘画的历史是以政权所在地名来划分的。从公元七世纪起一直到十七世纪初,其间经历了大和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由于与中国隋、唐的密切交往而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对其影响最深,不仅仿照唐代的风格建造了法隆寺等众多寺庙,绘画也多以佛教为题材进行创作,壁画也出现了类似敦煌壁画的风格(图1)。直到十七世纪初,德川氏消灭了丰臣氏而统一了日本后,日本才进入了以浮世绘而闻名于世的江户时代。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8,(5):38-43
当很多年轻人都不记得赖少其时,我们推出了“心迹千秋——赖少其的艺术”这一专题。也许,赖少其并不是中国美术史上宗师级的艺术家。但是他特有的军旅生涯以及他与鲁迅的交往都成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视角,一个话题。作为军旅出身的艺术家,赖少其的笔墨并未抵达黄宾虹那样的高度。但其蕴于笔墨间的气势。却使他的作品抵达了许多书斋里的艺术家难以抵达的层面。这一层面构筑了赖少其的学术高度,也形成了我们刊发这一专题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中国乒乓球的文化密码其“深”。谓“深刻”也,每次重温其“广”,谓“广褒”也,每番研习其“清”,谓“清澈”也,每度叩问可以用马光泓的“泓”字概括:深、广、清。必迭获新解:必再有领悟:必高山仰止。  相似文献   

18.
高海平 《收藏》2013,(11):36-38
2012年10月,笔者与文物专家刘合心先生、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明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匡一行远赴陕北靖边、横山、米脂、绥德、清涧、延安、洛川等地,展开“陕北村落遗留壁画”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期间意外发现横山石井村龙王庙壁画,该壁画作为陕北古代村落壁画的珍贵遗存,带领我们走进了旧时陕北农民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李何 《收藏》2009,(4):33-38
张大千是近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国画大师、书法家、书画鉴藏家,他艺术经历传奇,艺术交游广泛,融汇古今,创立了泼墨泼彩绘画新技法,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其绘画作品较早地进入了艺术市场流通领域,市场价位基础坚实,因此是在美术史上和拍卖市场中得到双重肯定的艺术大师,如此境遇,实为古今所少有。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在书画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直是艺术交易市场中有着“大盘”地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08,(11):30-31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19世纪下半叶席卷欧美的“新艺术”运动中杰出的画家,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领袖。他出身于维也纳郊区一个金银雕刻工匠家庭。在家庭工艺美术氛围的熏陶下,他后来进入了奥地利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壁画和壁饰创作。1905年,克里姆特以“维也纳分离派”为旗号,力倡吸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营养,追求艺术创新,发挥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他宣称:“我不懂什么是伟大的艺术,什么是渺小的艺术。艺术只是为人们所共同享有的一种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