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恐怕是争论最大的哲学家了,而且,这种争论是古已有之的。从历史上看,对老子哲学一向就存有两种不同的阐释,以韩非、《淮南子》、王充等为代表,主要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诠释老子;以何晏、王弼等为代表,则主要从唯心主义的角度理解老子。至本世纪50年代,围绕老子哲学则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大论战。尤有可言者,著名哲学史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老子的管理哲学与馆长的管理艺术结合起来思考,认为道家管理文化中的“人本”、“自然无为”、“不言之教”、“天道无亲”、“慈爱”、“自知者明”思想对新形势下馆长的管理艺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没有一种能够将哲理性与历史典故兼顾,甚至融之为一炉的中国哲学的读物呢?有的,这就是眼前这本《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目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数字化摄影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融入到新闻摄影之中,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图片报道的时效性,然而不可讳言,日益普及的数字技术也为新闻图片的造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新闻图片的真实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那么如何维护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就成为目前新闻媒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哲学式解读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汪洋 《图书馆》2006,(2):5-7
文章在区分“世界意义”公共图书馆精神和“中国意义”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当代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呼唤“中国意义”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即中国公共图书馆精神,其当代哲学内涵是,具有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平民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辰目 《传媒》2008,(2):1
这次传媒创新年会亮点多多,其中,刘长乐先生的出席是一个突出的亮点.首先是一个高规格的负责任的专家评委会确定,刘长乐先生获2007年度传媒领军人物特别贡献奖(只限1人),刘先生在年会上发表了一篇半个小时左右的演讲,同时在演讲之前还接受了<传媒>记者的采访,演讲之后又老老实实坐下来,认真地履行授牌仪式,回报业界对他的尊敬!  相似文献   

7.
彭国元 《声屏世界》2008,(10):25-27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的撒谎”,不可原谅。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在一种不自觉状态下所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8.
新闻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根本准则,是党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更应该重视新闻真实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要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提高各个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9.
文雯 《新闻世界》2011,(6):196-197
作为后大师时代"作者电影"代表之一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20世纪后20年为波兰电影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添上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他以独有的悲悯情怀,注视着生活碎片中挣扎困顿的人类,在内在的自由中体验神秘莫测的偶然、悖论、以及不可企及的自省救赎。他用光影声画的文学式笔触和玄思通达的哲学性叙事,成功构造了现代人在政治生活的背面,作为个体存在的种种匮乏与失衡。  相似文献   

10.
11.
老子的帮助     
王蒙以他七十多年来的亲见、亲闻、亲历与认真的推敲思忖,为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论提供一个当代中国的人证、见证、事证、论证,甚至反证。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人生体验对老子其人及《道德经》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编辑出版工作是人的一项有目的的历史活动,其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创造性劳动对人们的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加以选择、加工和传播,从而给人们的精神世界以积极的影响,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如果将哲学看作是沉思的话,哲学也就是关于形上之思。“形而上”与“形而下”原本为人类生活两个互为关联不可或缺的因素,既互异又互通。现代生活愈来愈关注于“形而下”之物,而疏于“形而上”之思,于是在时代的地平线映衬下对“哲学”的现代解读就有了足以显现的澄明意义,而朱德生先生的近作《形上之思》可谓是对这一“意义”追寻的代表之说。 “形上”乃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赋“哲学”之本意,“思”为现代之大家海德格尔对“哲学终结”后其任务之断言。“形上之思” 绝非在纯然的学理意义上所提出,而是凝聚了现代…  相似文献   

14.
黄立新 《大观周刊》2012,(48):5-8,11
神是老子本源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围绕前贤对老子神理论的阐释进行讨论,指出老子的“神”的涵义是信息。老子把信息的作用看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因此赋予神以信息的涵义,意在揭示信息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以此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可知论。笔者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对古人关于神的一些重要研究和讨论话题作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此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饥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究竟该如何自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子的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以与传统相异的姿态屹立于学术之林.他在反思历史、审视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6.
老子绎读     
梁武帝笃信佛教.修了不少寺庙,供养了大批憎尼。那时.印度的达摩大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梁武帝立即请他进宫.与他讨论佛学。武帝首先就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即佛法的真望是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几乎所有学佛的人都必然要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人的觉悟必先从人生意义的追问开始。在以后的禅宗公案中.不少徒弟问过这样的问题.而每个师傅均有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上海人     
不久前,老爸老妈回了趟上海老家。行前,两位老人颇有些紧张,担心在武汉居住了几十年,上海话说得不标准。要知道如果被视为"乡下人",对于他们这辈老上海可谓奇耻大辱。一个星期后,老爸老妈回来了,说在上海街头用上海话问路,果然许多人听不懂——因为他们都是外地来的。而土生土长的上海年轻人,大多说一口"洋泾浜"上海话,夹杂了很多普通话词汇。甚至一  相似文献   

18.
老子在法国     
夜深人静,巴黎已入眠。翻开《道德经》,静静释读、把味,感受颇为新奇。读书似乎也讲究一个地气。在异国读老子,浸润的是泾渭分明、五彩缤纷的景物和文化气韵,“惚兮恍兮”、“天地玄黄”的感觉远不如在国内雄浑厚道。然而,在这陌生的气韵中,往往更能撞见身系庐山难以目睹的博大精深、丰姿丰彩。念及此,再进一步,法国人对老子的关注,他们从《道德经》里摘取的南橘北枳就更引人注目了。  相似文献   

19.
老子没脾气     
老子说得好,做人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即掩敛自己的锋芒,排解一切烦忧,隐蕴自己的光辉,把自己融入世俗社会中。无论是韩信、郭子仪,他们都做到了这一点,因而成为名留青史的"风流人物"。所以,人生在世,即使你胸怀宇内之志,也不要牛气冲天,更不要鹤立鸡群,一句话,要想成大器,不要有脾气!  相似文献   

20.
温普玲 《兰台世界》2007,(7X):67-68
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著立《道德经》一书。因此,老子的成就与图书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