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安全合作框架对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联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形式和机制是亚太地区区域性合作的成功典范,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东盟作为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组织,其安全合作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必然产生得要影响,但东盟国家由于其内在条件的局限,以及近年以及示南亚因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大国,尚不原意采取公开对抗的态度,因此,东盟不是中国的对手,更非敌人,而是我们可以长期进行俣作的伙伴,也是稳定我国周边环境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屏障。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东盟国家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实力的局限,在涉及自身的安全问题上处于两难境地,既需要大国保护,又不愿过分依从它们和卷入大国的纠纷当中,而希望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从而导致其安全战略呈现不明朗、不稳定、甚至矛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东盟的崛起及其在亚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两极对抗在东南亚消失,和平的环境为东盟内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近几年来东盟迅速崛起。而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和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不断增强,成为亚太地区一支引人注目的政治力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必读》2013,(9):4-4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它是一个成立于1967年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最初由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新加坡5国组成,后来又加入了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文莱5国。如今,东盟地域面积超过45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亿,GDP总量约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东盟安全观有三大特色,一是允许多边主义框架下单边主义发展;二是综合安全理念下政治安全优先;三是大国承诺下的地区安全与自治。这种独特的安全观对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架构和走向产生很大影响。多边主义框架下对单边主义的包容导致东南亚地区出现安全合作机制三环交叠之架构。对主权安全的看重使得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机制难以深化安全合作。区外大国安全承诺下的地区事务自治的理念使得以美国为中心的安全合作机制不可能成为该地区安全合作的主导机制。该地区国家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双边和小多边安全合作则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有效形式,其与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相互补充,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东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出现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因跨国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与争端逐渐浮出,环境安全成为地区安全中一个日益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环境安全的区域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东盟国家针对区域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展开了多年的环境安全合作,而环境安全合作的深远意义在于能在长远利益的实现中形成合作的凝聚力,促进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对话与发展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6,12(5):F0002-F0002
冷战结束后的今日世界之政治,对话成了解决当事双方矛盾与冲突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因为当事双方都已经意识到,要想谋求自身发展,惟有与对立方抑或关系方实行高层对话,方能消除误解、合作谋事、共同发展。21世纪的国际政治环境如此,国际教育也是如此。这是一种世界潮流,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区域性合作组织,东盟长期致力于推动地区广泛交流合作和运转效能提升,为各成员国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进步、教育合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展提供良策并发挥引领作用,现已成为影响亚太并辐射全球的力量。目前,东盟正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和促进公民数字能力提升,以适应全球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与此同时,东盟充分依托周边睦邻友好关系和顶层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区域间教育交流合作,并注重依托国际组织的广泛力量,助力地区教育事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区域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得以改善。在以东盟为基础的区域组织和多边对话中,中国和东盟的双边政治合作进入新阶段,但在某些关键议题上仍存在分歧。政治互动表现为正面和负面的行为模式并存。区域体制变迁、中国和东盟内部因素尤其是安全认知影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从新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看,中国和东盟的政治合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尚需努力,其重点是建立信心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郭霞 《文教资料》2006,(22):184-185
东盟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政府间组织,现已涵盖东南亚10国。本文试图通过点评《认识东盟》来探讨东盟发展的道路和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东盟发展三十余年,循着灵活、平等、渐进和突出重点的发展道路.其组织机构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这对东盟国家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提高国际地位.起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对金融风险的抵御力不强,需要在发展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2.
环境安全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东西方理论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和争论。东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人口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政治和安全问题,形成了潜在的和现实的地区、跨越边界的冲突。中国与东盟国家随着对本国及本地区的环境安全问题的关注,也开始寻求双边和多边的环境合作以及机制的建设。但以多边主义为趋势的合作机制在东亚地区的构建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东盟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亚太地区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冷战后更加注重参与东盟地区的国际性事务,美国与东盟的战略关系互动成为美国亚太战略与东盟对外战略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在共建“一带一路”语境中,具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语境中,具有促进区域性发展的内涵。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职业教育实践,是响应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度合作号召的行动,是助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但是,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面临着制度体系不同、发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的时代挑战。因此,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需要秉承共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倡议,通过共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理念、共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共享职业教育国际优势资源、共研职业教育国际育人体系、共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等有效路径,实现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一直是东盟各国进行区域合作的一个努力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盟层面的政治安全合作经历了由暗而明、由隐蔽而公开、由口头到行动的变化过程,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刻影响到区域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并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作为一个既定的合作目标,其合作程度与合作范围对东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1991年以来的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嬗变过程所进行的全景考量,运用地缘政治学理论对此转化过程进行理论反思,描述冷战后东盟安全共同体嬗变过程,提出地缘政治视角下当代东盟安全共同体转型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东盟自成立以来获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东盟经济合作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东盟经济合作飞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东盟内部国家有着强烈的经济合作意愿以及外部国家态度上的转变是东盟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是双边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对254个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在区域分布、建设主体、合作国别、专业分布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形成了庞大的平台体系、构建了多元协同的格局、提供了积极的教育援助、拓展了丰富的合作内容,但也存在地区分布差异明显、主体积极性有待提高、综合类平台比重偏低、人文交流有待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对此,建议通过构建地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提高教育援助的精准性、拓展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重视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等措施来优化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太生 《广西教育》2020,(7):4-5+35
本文论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职教国际合作模式创新,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现状,阐述中国与东盟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主要模式——"贵阳模式"和"南宁渠道",提出中国—东盟职教国际合作可在政策制度创新、合作模式创新、积极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和课程标准"走出去"等方面不断加以探索和创新;同时,高职院校应依托区域和办学优势,积极与东盟国家构建职教共同体,"政、行、企、校"多方参与,深化和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利用区域特色打造职业教育人文交流闪亮名片。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旅游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美国9.11恐怖袭击、印尼巴厘岛爆炸恐怖事件、SARS等,使其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旅游贸易有所倒退。但东盟国家采取对旅游市场重新定位、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开发新旅游资源、加强区域问旅游合作等政策和措施,使其旅游贸易得以恢复和发展。目前东盟国家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其未来前景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