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志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186-188
今年6月,我受安徽大学中文系邀请,前去主持博士论文答辩及讲学.在合肥的几天里,道彬一直陪伴左右.道彬是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因这双重身份,他热情地接站、送行,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相似文献
2.
戴震"诗经学"论著的编纂形式,有三种类型,即专著、单篇文章和资料辑考.从内容分析,专著《诗经考》是戴震"诗经学"的奠基之作,《果溪诗经补注》是《诗经考》的增订稿,《毛郑诗考正》则是戴震《诗经》研究的代表作品,论者推为名著.戴震对《诗经》发表过许多重要见解,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戴震治《诗》,在训诂、校勘、资料搜辑整理方面,成绩卓著,体现着乾嘉考据学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3.
徐道彬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6,23(4):5-12
戴震的《诗经》研究与前贤、时贤相比,除了具备传统治《诗》方法的训诂字词、疏通章句以外,还善于运用当时比较先进的方法。例如:注重因声求义,善于归纳义例,利用金石材料和语法修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特点,这些方法对后世《诗经》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8-103
戴震以为《诗经》乃圣贤垂教天下的经典,所以他试图通过对字义、名物典制的考证,回归《诗经》时代的语境,揭示出蕴含于其中的微言大义。戴震深明人之认知的渐进性特征,说寻求所获,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寻求十分之见必须本末兼察、空所依傍。所以他研究《诗经》三易其稿,力求不以己自蔽;对于前人的争讼,戴震空所依傍,力求不以人蔽己;是正文字,力求还原经典原貌。戴震的《诗经》研究是在其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6.
戴震是清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考据学大师。探讨、评价戴震的学术造诣,无疑是当前文化史、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四个部分,从分析、评介戴震的名篇名著、别本初稿、未刊本、单篇文章入手,阐述《戴震全集》的学术价值。作者认为,根据具体作品分析评介,最能避免凿空立论之弊。 相似文献
7.
8.
夏传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商颂研究》序夏传才青年时代,我是高唱公木先生(张松如)作词的军歌走向战场的,以后又读过他的诗集和诗论,他是我敬重的老诗人。我搞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又读过他的《老子说解》、《老子校读》、《先秦寓言概论》,引用过其中的论点,他是我敬重的老学者。论资历,... 相似文献
9.
11.
厉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1):30-30
“伊犁研究”是《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的一个特色栏目,所刊发的论文涉及新疆伊犁政治、经济、历史、民族、人物、教育、语言等各方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地域特点,创刊廿余来,成果颇丰,对人们了解伊犁、认识伊犁起到了很大的推介作用。现在,将《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该栏目的论文选编成《伊犁研究》一书出版,我认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蒋冀骋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4):121-121
训诂者,解释古代文献语言音义者也。训诂学者,研究训诂体式、内容、方法、流变者也。训诂讲究发明。没有发明,就没有真正的训诂。发者,发隐;明者,明幽。将隐幽者抉发出来,晓喻众人就是发明。前人对古代经传史乘的疏证、诂传,用力甚勤,创获甚多。大多数的语言疑义,多已解决,欲进而超越前贤,有所发明,谈何容易?非能者莫为。训诂讲究功力。所谓功力,约有三端。一曰发现问题。古今语言,有同有异。于异中发现问题,似乎不难,但前人诂传,多已解决,欲再有所获,甚难为功。于同中发现问题,即发现“字面普通而义别”者,则戛戛乎其难,非目光如炬,心细如… 相似文献
13.
14.
15.
程嫩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1):15-16,41
本文对戴震《毛诗补传》中语之转、一声之转、声义通这三种声训进行了考察,考察后得出:戴 震在《毛诗补传》中所提出的语之转、一声之转、声义通都以声纽双声为主;韵部则复杂多样,有的以韵部有 联系为主,有的则与韵部无多大联系。 相似文献
16.
17.
邓绍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5):1-4
《中国戏曲通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永宽研究员主持编写的一部综合戏曲史编年著作,丰富了文学史研究领域,对戏曲史研究更具有重要的路碑意义。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编纂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第一批计有五种:蒋长栋著《唐诗考释的理论与实践》,是对唐诗注释和考证的理论上的探讨与阐释;李剑波著《清代诗学话语》,从总体上来认识清代诗学的本质和基本规律;蒋长栋主编《中国韵文文体演变史研究》,通过“以韵为核心”的艺术质素和“以情为核心”的内容质素,来界定韵文的文体特质;徐炼著《古典文学新读》,涉及对《诗经》、杜甫诗和李商隐诗的解读,展现了作者积累的研究心得;吕斌笺校《龙启瑞诗文集校笺》在校笺本集、收录资料的基础上,对晚清“岭西五大家”之一的龙启瑞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陈海燕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3):43-45
对戴震《毛诗补传》中文献整理的三种方法——注音、训诂、校勘进行梳理:首先,《毛诗补传》通过注音来表明经文押韵的方法,有直接表明与间接表明两种;它有时又能根据押韵规律来校勘经文。其次,《毛诗补传》训诂特点主要为:注重因声求义、反对缘词生训、点明行文规律。再次,《毛诗补传》校勘内容包括校衍、脱、误、异、错位等,使用校法多样,校法有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两种。 相似文献
19.
陈美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1):186-188
一一部文学史即文学的通古变今史,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变革创新而兴盛而发展的。《易·系辞上》云“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陆机以之观察文学通变,《文赋》有云“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刘勰更在《文心雕龙》中立“通变”篇,专论文 相似文献
20.
王水照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3)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艺术生命力的作家之一,历代的苏诗研究经久不衰、光景长新。但是,以自觉的学术史意识对苏诗的研究史作全面系统的考察,总结、分析与评判历史上苏诗研究的丰硕成果,迄今仍是一个值得亟待拓展、深化的学术领域。王友胜博士的这部《苏诗研究史稿》第一次对苏轼诗歌的研究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析,对本专题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结构框架、研究方法诸问题发凡起例,纲举目张,思致颇密,用力甚劬,其草创之功,值得称道。这对建立并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体系与规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作为“史”,作者着眼于梳理,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