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从传统的、被动的"课程的传递者""教材的依附者"的角色,逐渐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的促进者.只有充分挖掘教师的创造性潜能,教师才能适应新课程.  相似文献   

2.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等传统的角色定位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程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换为“跨学科型”教师。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终身学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等传统的角色定位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程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换为“跨学科型”教师。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终身学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正在我省的各个学校展开,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说,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课程(旧称教材)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纵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认同意义重大。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异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化学课程理念的创新,需要教师的角色相应地做出转换.这种转换是内化课改理念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课程学习和发展的评价者,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新课程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身份认同在课程、教学、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层面必将发生一些转变。即教师要从官定的课程执行者向“生本”的课程设计者和共同开发者转变;教师要从以往的“高高在上者”向“共同遭遇者”转变,对学生实施“对话教学”;教师的群体文化要从“马赛克文化”向团结、互助和合作文化转变;教师要从“代理家长”,与家长缺乏合作向吸引家长参与,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转变。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列车驶进了校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参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此,“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新课程的推进者”──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也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 走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我们发现,在新课程实施中,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评价导向发生了变伦,教师角色发生了变…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程组织的实施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观念,从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走进新课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呢?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小学(3-9年级)阶段普遍开设“科学课程”(也称综合理科课程或综合科学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从目前科学课程实施的现实看,多种障碍不断凸显,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师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乃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科学课程教师(简称科学教师)的角色失调所引起的。笔者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的纵深挖掘表明:新课程背景下合格的科学教师应当扮演十大角色:“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与学习者”、“科学探究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评价者”、“课程设计的参与者与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利用者与开发者”。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因此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和学习者,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向传统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角色,由“教”转向“导”.由传授者、指导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备主体,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也就是说,主体教学取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尤其是中考思想政治实施开卷考试后,更应积极进行主体教学的教育教学探讨。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主体教学取向。所谓“主体教学”也叫“参与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发和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至今日,作为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了许久,现就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谈一点感触和认识.一、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角色意识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角色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4.
石作东 《现代语文》2006,(10):96-97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即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技术因素”,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人的因素”,只有实现“技术因素”与“人的因素”的统一,新课程改革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人的因素”,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课程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也成为势所必然。语文教师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改革促进者,需要在许多理念上加以改进。面对语文新课标,面对语文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从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角度阐述课程目标达成的前提和条件。前提是教师课程与教学思维的更新,尤其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学习观和新的评价观;条件是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即语文教师应由课程目标的消极实施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应由课程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应由课程成绩的终裁者而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激励者,应由狭隘的“教书匠”而成为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观念是一切改革的动力 ,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到各校 ,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确立新观念。一、树立全新正确的教师观念从传统的角度看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教师被看作是课程的“推行者”。教师充当“传声筒”角色 ,只能循规蹈矩 ,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新课程环境下 ,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人人参与 ,平等对话 ,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课程资源”。相关的说法是:“教师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要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有效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要求,而教师角色的转变则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为实现“有效的教”,教师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平等对话者、从学科的视野转变为课程的视野、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引领者,进行实现教学从灌输中心向对话中心、从关注知识向关注生活、从“技术实施”到“即兴演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要求教师必须实现从传统角色观向现代角色观的转变.而在具体的新课程实施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与新课程要求的不适应,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及其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为丰富而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以创新为主的专业精神以及堪称楷模的专业人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所以,教师要尽快地适应新课程,转换自己的角色,并对新型教师的角色作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