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发掘楼兰城内13个点,获取大批汉魏和罗马古钱币、具有中亚希腊化风格的建筑木雕、佳卢文木简、魏晋木筒、精美的中原丝织品等150余件。其中一件带有精美小佛像的佛殿装饰件,是迄今为止中闻境内发现得最早的佛像艺术品,堪称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2.
饰耳佛像     
饰耳佛像系汉文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创始于成都约南梁晚期,发展千有余年.四川为饰耳佛像首要发展区域,数量多且比较集中,南北朝晚期从川中波及到川北地区,初盛唐时期在川北地区获得较大发展,桃形耳环流行成为共同区域特征.其他地方饰耳佛像数量少又极其分散,流行于唐宋时期,其中南诏大理国实例与四川有所关联.饰耳佛像中最初和少许特殊实例,可能具有释迦佛为教化众生示现穿耳意涵,绝大多数实例则是相因成习表现,目的在于塑造别致的造型风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梳理历代的佛教造型艺术,探讨不同时代佛像美学观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敦煌捺印佛像是敦煌版画艺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中捺印佛像的分析研究,就如何正确辨别捺印佛像,捺印佛像的用途以及捺印佛像演变为雕版印刷术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藏唐卡绘画风格演变初步分析,指出汉画对其形式发展的影响,认为所谓风格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而异质文化的引入是使固有文化展现活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部小说叙述视角的载体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全知视角模式是迄今为止,人类文学史上使用得最多、发展得最成熟的一种叙事方式,在鸿篇巨制中,全知视角能够支撑起宏大的叙事结构.小说限知视角的选择本身就渗透了某种感情评价,体现了对世界感知的深遂.总体的全知视角并不排除局部的限知视角.二者结合使作品色调丰富,同时调节叙事节奏,使得小说结构显得轻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在解构中心、解构标准,反传统、反权威的历史大潮中,新的艺术观念对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趋于消失。但从人类艺术实践来看,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还是存在的,艺术品有其基本的规定性:艺术品是人工制品;是为非实用目的生产的虚构时空结构;是有机统一的生命整体,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8.
所谓叙述视角.讲得通俗一些就是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正如一件雕塑艺术品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效果一样.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会得出差别很大的结论或判断来。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视角,会生发出不同的故事.每个叙述视角(即每个人或角色)讲述的肯定只是与自己相关的重要事情.展示的也自然只是中心事件的一个侧面.但将所有的叙述拼合起来,作品不仅变得完整.而且会获得极大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多元智能的视角 ,对感觉统合训练的主要功能如直觉学习、自主性培养以及社会认知进行了阐述。认为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开发儿童的各种感觉 ,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直觉学习方式 ;训练中通过让儿童建立对自己身体控制的直接体验 ,调动儿童学习的自主性 ,可使其身体动觉智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通过让儿童建立与他人关系的概念 ,促使其对自我、他人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中“感觉 ”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必须注意歌唱感觉 、情绪感觉、音乐感觉、呼吸感觉、共鸣感觉、读字感觉以及总体感觉的训练,纠正歌唱发声中的种种错觉,并培养联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睿 《文教资料》2014,(21):65-66
北镇的崇兴寺双塔作为中国辽代密檐式砖塔的重要实例,双塔上的砖雕体现了辽代晚期的时代特征和当时人们对佛教的推崇。本文着重叙述了北镇崇兴寺双塔上的砖雕,通过研究与分析砖雕的位置分布、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阐明了崇兴寺双塔砖雕的艺术特点和独特之处,并且调查和研究崇兴寺双塔的砖雕,有助于了解辽代的佛教文化、建筑形式和雕刻艺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飞英塔佛教造像的形式变化、人物形态刻划、服饰特征、艺术手法的分析 ,可以说明飞英塔佛像雕刻的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用“仙佛模式”论说钱树老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等地钱树上的作无畏手印的坐像,说者多认定为佛像。文章从多个角度否定了这种观点,并运用“仙佛模式”论,证明这种坐像是太上老君像,它与神仙道及天师道信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刘素 《文教资料》2013,(30):22-24
20世纪初期的好莱坞电影对新感觉派的创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借助的电影化想象,以及这些女性的风格模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安县与城固摇钱树佛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安县和陕西城固出土的摇钱树枝叶佛像非常相似,其像可能出自同一粉本;安县佛像保存完整,可以补充城固佛像的缺失,纠正一些错误描述和结论;两者年代均为东汉中期,是我国最早的佛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万佛塔出土佛像及相关文献、图片资料,从造型艺术视角切入,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出土佛像造型进行归类与比较研究,运用造像学、艺术风格论、工艺理论结合佛教义理和相关时代特征对万佛塔佛像源流、造像工艺、造型风格流派和审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艺术品租赁进入了一个新生发展期。从美学的角度思考,艺术品租赁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外,更重要意义在于对民众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但艺术品要进入租赁范畴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主要表现在对其价值与形式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先生指出,小乘适应小国小部的需要.要满足大帝国的政治需要,必须大乘教义。初唐玄奘到印度学习大乘教义,取回大乘经典.是隋唐大帝国建立后的政治需要。他回国后,捺印1千万个素佛像,把《能断般若》、《药师》和《六门陀罗尼》各写1千部,是实行大乘功德转让学说。玄奘的行为启动了初唐印刷佛经的车轮。  相似文献   

19.
"半披式"是中国佛像服饰民族化进程中发生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佛像衣着样式.本文结合造像实例及律典规制,对7世纪前汉地"半披式"佛衣的披着方式及其演绎予以疏理,阐释其在同期多样化佛衣样式中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乐山崖墓佛像问题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难解之谜。通过对乐山崖墓佛像发现和研究情况的回顾分析,佛教传入乐山的线路问题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东汉时佛教已传入乐山地区则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