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意识方面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尽快克服这些问题,就要从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等方面来注重责任意识的培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一项全国城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数据,展示了城市中小学生将来从事科学职业的意愿,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分别考察了青少年个人、同辈群体、家庭和学校四个不同层次因素对其从事科学职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层次的各种因素对青少年职业意愿都有影响,男生、成绩较好及喜欢科学课和科学活动的学生将来更想当科学家;同辈群体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长对科学的态度对青少年影响显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资本影响不显著;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郑然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305-306
中学生正处于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极易产生学习压力大,挫折承受能力差;不善于交际,人际关系不协调;逆反心理重,敌对情绪突出;自信心不足,进取精神较欠缺;早恋问题困扰,心理病态出现等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既与学校、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也与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解决和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既要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共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中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刘大志  赵志成 《科技风》2023,(36):143-145
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地方高校LDXY为例,探讨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了返乡创业意愿的调研,并运用SPSS和AMO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从家庭因素、学校创业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与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独立、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有关;社会因素对高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与测试样本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理想、政府返乡创业政策有关;学校创业教育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高校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扶助工作是有成效的;家庭因素通过影响学校创业教育因素间接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说明家庭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高校选择,从而促进高校将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和高校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夏安 《内江科技》2011,32(4):53-53,70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在生活实践中,个人的意识变化与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密不可分。优化社会、学校、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它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共同发挥正面作用,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将产生良好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其中个人层面是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文从学校、社会、家庭及自我四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德育:学校教育——促使教师行为规范,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融进校园文化构建;社会教育——多管齐下,丰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平台;家庭教育——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忠于实践,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意识以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认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条款治理校园不文明行为,国家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治理校园不文明事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查找诱发校园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原因,社会影响、学校关怀、父母关爱、学生自我性格的管理等方面,并进行修正管理,发挥社会的协同教育功能;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积极添加提升学生自控能力、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运动,以此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弱化不良行为,直至消散,以此实现学校教育的导向功能及在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教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管理的缺失和社会不良诱惑的增多,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往往会出现偏差,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就导致单亲家庭的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学生在学校中的教育状况、如何才能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学校教育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国前 《金秋科苑》2009,(10):217-217
素质教育,不可能单独在学校完成,必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引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大背景下,才能形成完整良好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对新的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分析,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形成当前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原因;以及针对上述原因,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和探究如何加强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不可能单独在学校完成,必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引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大背景下,才能形成完整良好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汉生 《今日科苑》2009,(22):162-164
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大多写不好文章,既有许许多多的社会原因,也有家庭教、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学校教育中,不能科学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导致青年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毕业生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虽有社会方面的,但作为学校教育,却不能有等、看、靠的思想,而应当富有针对性地切实改革语文教学乃至写作教学工作,以争取尽快扭转被动局面,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较快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洁 《科教文汇》2021,(13):158-159,180
高中阶段是个人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在高考新政策实施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生涯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然而,受主体性意识、学业成绩、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高中生陷入迷茫、困惑的状态,抉择能力较弱。该文基于生涯教育理论,从现实意义出发,提出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抉择机会平等的培养建议;从未来发展角度出发,提出树立高中生抉择意识、充分认识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尊重学生的成长性与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对象,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获得幸福感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与认知,深受各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项目的开展,讨论出了学校教育引导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发挥学校引导的优势,强化幸福感的学校功能;发挥积极心理的优势,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项目来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蔡润芹 《中国科技信息》2007,(3):194-194,196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整个“系统工程”的因素除了教师和学校外还有学生、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这些因素要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和努力,才能搞好现代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6.
王秋飞 《科教文汇》2008,(23):47-47
一个班级,是学生学习发展、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训练基地。一个班集体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人的发展。除了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外,更主要的还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级工作的实践证明,班主任影响力不在于权力的影响,而在于日常管理中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7.
一个班级,是学生学习发展、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训练基地。一个班集体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人的发展。除了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外,更主要的还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级工作的实践证明,班主任影响力不在于权力的影响,而在于日常管理中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8.
赵广艳 《科教文汇》2011,(30):19-20
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个人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做长期细致的工作,为此需要寓爱于严,严爱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智力聪慧的人才,更是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心理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关注。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西安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重点阐述了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的特征、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中专学生的心理和谐,促进他们更加愉快、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王磊 《科教文汇》2013,(30):168-169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单方面依托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需求,而应该建立起包括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主体在内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体系。作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校联动不仅能够凝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更能够深化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