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中国广播》2012,(11):2-3
中央电台将"走转改"报道与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细化实施,派出30多路记者分赴各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集中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记者,他们能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通过走基层,把报道内容的焦点对准百姓,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些记者因勤下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抓活鱼"而获得丰硕成果、事业有成。"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才能出精品"——这就是笔者从事新闻行业七年来最大的体会和总结的经验。当笔者刚进入报社工作时,工作无头绪,写出的稿件质量不高,总是得不到同事、前辈和领导的认可。单位的长辈们和领导提议说,像笔者这样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3.
自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新闻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三贴近"的重要体现,也是改进作风文风、提高能力素养的重要工作,更好地发挥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只有深入基层,新闻才有生命力"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记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只有真正脚踩在基层这片土地上,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底气,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灵气,心里也才能踏实。中外新闻实践证明,那些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流传后世的作品,都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甚  相似文献   

4.
王珂 《新闻知识》2012,(6):110+112
"源头有活水,基层天地阔"。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召开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入水深者得蛟龙".对于企业报记者而言,这水指的就是基层,企业报记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抓到"活鱼".不深入基层,光靠漂在上面就不能了解具体情况,不可能发现,不可能积累,最终会失掉新闻报道的源泉.深入基层是企业报记者最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就生长在企业一线,与基层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6.
通过笔者在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的实践与体验,阐述党报新闻工作者要想上情下达,写出鲜活的新闻必须深入基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走转改"——创造民生新闻生机的新土壤自2011年8月以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要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正所谓"源头有‘活  相似文献   

8.
薛青 《新闻采编》2009,(1):42-43
"党报、大报就是不一样!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为红线的山西日报百名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三个发展’的宣传报道有声势、有气魄、有力度、有影响。真可谓记者跑起来了,人物站起来了,新闻活起来了,稿子跳起来了,基层热起来了。"这是山西省新闻出版界同仁和山西  相似文献   

9.
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要深入基层,多听、多看、多跑、多学习,善于发现与挖掘新闻中的新闻。因而,有人说,真正的记者,应该是每时每刻都用全身心投入的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后,笔者也从中逐渐悟出了自己的“四、六、八”采访心得,即脚走四方深入基层,眼观六路细心观察,耳听八方分析比较。脚走四方深入基层。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智慧创造要靠深入基层;增强新闻媒体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要靠深入基层;开发新闻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也要靠深入基层。笔者是一名农村部的记者,除了报社开会以外,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下基层,深深地感悟到改革开放后,农业、农村和农民身上每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地方广电媒体应在改进新闻源,拓展延伸传播渠道、传播媒介上下功夫。鼓励记者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采写出更多有温情、有细节、有故事的好新闻;用好新闻协作机制和节目联办机制,使宣传平台向更高更广区域和纵深发展;借力"两微一端"和网络平台,突破频率频道限制,在更宽广的领域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要来自生活,来自人民,才有生命力,新闻工作者只有在基层、在路上、在现场,报纸的"面孔"才能清新、生动、感人。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把贯彻群众路线作为办台的基准线;把作风转变,通达社情民意作为办台的工程线;把内容创新,打造现代传媒媒质作为办台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媒体"走基层"活动的本质内涵入手,深入探析活动对媒体实现社会责任所提出的要求。"走基层"要求媒体在新闻工作中通过深入基层、提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文关怀,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魏和平 《新闻窗》2008,(4):77-78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记者做好宣传报道应有的职贵。因此,新闻记者应当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和培养自身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的良好作风,尤其是我们的年轻记者。  相似文献   

14.
脚底时常沾有泥土, 笔端才能时时吐露芬芳. 如何让编辑记者能够心系基层、 深入基层, 不断创作推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作品, 张家口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一、 开辟专栏承载 "走转改" 专栏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 有影响力的专栏往往成为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亮点和支点.近年来, 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按照上级部门宣传工作指导思想, 紧跟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 立足时代需求和服务群众的节目定位, 充分发挥主题专栏的舆论引导功能, 通过开辟不同类型的主题专栏, 带动编辑记者深入基层, 践行"走转改", 在新闻传播效果和节目影响力得到提升的同时, 也使 "走转改" 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大批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走出机关大院,走向田间地头,来到学校厂矿,深入基层连队,远涉边疆山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求所愿。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段段引人入胜的电视节目,记录着社会变迁,反映出时代风貌。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今年春节期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组织记者深入基层,开展了"新春走  相似文献   

16.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既是新闻人的职责和使命,又是一名编辑记者自身成长的必经之路。"走转改"活动启动以来,笔者与同事一起深入基层,脚踩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愿望。一路行走,一路感悟,一路学习。基层有火热生活、真实舆情,也有不尽的新闻源泉,是媒体挖掘不尽的新闻宝藏。  相似文献   

17.
身处基层的地市报如何"走转改"?认识与做法有何不同?怎样"走"出特色?"走转改"活动总体部署后,黄山日报社党委、编委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部署并与采编人员一道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在"走基层"中实现"转作风""改文风"。高度重视、切实部署,迅速"走"起来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8月中旬,黄山日报社党委、编委会  相似文献   

18.
深入基层,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源、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来,新华社始终把"增强基层意识、树立群众观点"作为活动的重点内容,积极倡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贴近群众采访报道"理念,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在坚持"三贴近",特别是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找准感觉     
6月中国档案杂志社"走转改"到了山东,汽车驰骋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记者跟随省档案局局长唐传喜走访了9个市县的档案馆。本期"卷首语"的话题也来源于他深入基层调研时对基层干部提出的疑问——"如果找不到感觉,工作还怎么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