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远 《林区教学》2011,(2):32-33
语文教学个性化是人性化与个别化的统一。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重点在于提倡自由学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呼唤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内容在于提倡表现"我"、尊重"我"、弘扬"我",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许伟杰 《考试周刊》2011,(11):41-41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多走在"语文味"的边缘,在此,我就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从而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玉成 《海南教育》2014,(16):84-85
有幸参加了人教社小学语文对话"名师工作室"视频互动在线课堂的学习,观摩了罗湖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玉青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文的识字教学,聆听了刘老师所作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报告,之后又与刘老师进行了在线互动探讨了有关识字教学的问题。这次活动,让我与名师面对面,真正走近名师,感受了别样的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5.
石坚 《广西教育》2011,(17):42-42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文的讲解,教师只是在教课本,只关心考试中所出现的知识,而未能关注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致使语文课枯燥无味。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加强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应试语文"变成"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6.
掌握好语文教学,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语文教学的模式问题;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思维性"三、语文教学的包容性问题:"只有语文学好了,其他的功课才能学好。"四、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五、语文学习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7.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是永恒而且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致力于对写作教学的研究,提出了诸如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等观点,为作文教学的完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如火如荼实施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简简单单教语文"已经是时下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模式。"简简单单"其实并不简单,它是要经过长期教学实践与思考之后才能形成的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认识,是高度凝练的教学思想,是超越语文教学技术所步入的教学艺术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重点应落实在“简”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让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我认为提高语文效率关键是在于作文的教与学,以作文教学来提升语文成绩。那么怎样搞好作文的教与学呢?我通过学生的病症来开出几味药方。病症一: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强燕华 《考试周刊》2010,(51):23-2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究竟该如何把握呢?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思考与探索。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思考,认为阅读教学的改革应该做到"基于文本、超越文本"。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超越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举一反三",有人指出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最主要原因。而事实上"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是语文教学的两条腿,但目前语文教学"举三反一"比较薄弱,需要走回归路。从"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关系认识和语文教学"举三反一"的重要性出发,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两者并举来解决语文教学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我国母语教学的生成目标都是不甚明确的。然而,"生成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才导致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或"泛语文"现象的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13.
张元丽 《考试周刊》2011,(27):38-39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2010年开始,我校大胆尝试"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预习学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预习学案"实施后,要求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劳动转化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语文教研组已逐步形成了"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延伸拓展"的"预习学案"模式,在精心设计的学案的引领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三大环节中的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无论是旁征博引、教法新颖的课堂,还是条分缕析、沉默乏味的课堂,都会受到批评指责,人们常说"人人都可以教语文",而我却迷惘在"语文教什么"和"语文怎么教"的迷途中。这两个根源性的问题相信每一位专业的语文教师都思索过,并且不断地研究着。我认为,"怎样教"是建立在"教什么"之上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根本在于理解语文的特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原童 《新课程研究》2010,(3):109-111
本文围绕一节教改研究课进行了思考,以创设学生学习的"有我之境"为例,说明中职语文教学对职业教育开放性的体现,分析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价值基础,并对未来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很喜欢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认为,语文教学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背"。当然,我说的背不是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式的背,而是有思考的背诵。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说说语文教学中的背。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可是今天我却茫然了,这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是该教给学生知识?还是该教给学生能力?陈大荣主任的一句话"现已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豁然开朗。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快乐学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方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把研究聚焦于"怎么教",忽视了对"教什么"的思考,造成了"非语文与泛语文"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虽然热闹,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提高缓慢,学生学了几年的语文,仍然是"书读不好,文章写不通"。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我认为是教学内容选择不当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还没有着落、还稀里糊涂、还有扭曲...  相似文献   

19.
"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最近我潜心学习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于漪等语文教育大家有关"语文与生活"关系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深感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我想并不是说不用多媒体了,不要过多花哨的教学环节了,一支粉笔一本书就是简单。简单不等于随意和平庸,它是扎实的专业素养、厚重的知识积淀,是返璞归真,是教学机智,是大巧若拙。蜂采百花酿成蜜,厚积之后而薄发。我想这"简单"的背后应是老师的"不简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不简单",我认为就是:多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