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甲:你喜欢成语吗?乙:我不光喜欢成语,还喜欢用成语做游戏。用这种办法,来训练自己的智力。甲:好嘛,今天咱们俩就做一回成语与地名的游戏,怎么样?乙:(感兴趣地)怎么玩儿?你说得具体点儿!甲:咱们游戏的规则是,我说一句成语的尾字,请你用一句成语的首字相连接,然后组成一个地名。比  相似文献   

2.
成语关键在于运用,语言生活中的诸多实例印证了吕叔湘先生的名言"成语之妙,在于运用"。为了用好成语,就要正确认识成语的性质和特点,就要关注成语的规范、成语的发展变化,还要理性对待新成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一积累成语师:形容一个人反应速度很快,可以用哪些成语?生:眼疾手快、不假思索、灵机一动、迅雷不及掩耳、说时迟那时快。师:形容速度慢、反应迟钝的成语呢?生:呆头呆脑、笨手笨脚、行动迟缓。师:还有一些成语是描写很专心的。生:聚精会神、屏息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师:还有描写生气的成语。生:面红耳赤、咬牙切齿、吹胡子瞪眼、火冒三丈。师:我们要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写作文的时候用  相似文献   

4.
异体成语是汉语成语中争议颇多的一类,一直与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存在着划界问题。异体成语的“异”具体表现为异素、异序、异构、异义、异音、异用,涉及语音、语义、语法、语用、语体、语源、文字等因素。异体成语的大量存在正反映出成语脱雅求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英汉成语作为语料来探讨成语意义的动态建构,尝试建立一个含三阶段的动态建构模型。对成语意义的动态建构可以揭示成语和成语理解中所涉及到的思维过程,这为发现人类复杂的思维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运用成语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该用甲成语却用了跟甲成语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乙成语,导致误用。因此有必要学会辨析同义成语的技巧。下面介绍八种技巧。一.意义轻重不同。有些同义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在意义上有轻重的不同。例如"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二者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  相似文献   

7.
成语之最一些有趣的成语,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如:最高大的巨人——顶天立地请根据提示,在括号内填上成语。  相似文献   

8.
“莘莘学子”的使用频率并不低,但令人奇怪的是,小到中学生用的《汉语成语词典》,大到《中国成语大辞典》,竟都没有收入这条成语。有人说这是因为它并不是成语的缘故。其实,成语和非成语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熟语之一,本文主要就成语在使用中出现的语义变化情况有两点:成语语义的曲解谐用,成语语义的误用转正。成语变化的原因是:一是认识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三是语义脱落。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妙用成语,教师可从成语典故,追本溯源承传统;成语概括,画龙点睛明哲理;成语今用,与时俱进说时事三个方面着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巧用成语,发挥成语连接古今的桥梁作用,可以在古今文化的融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记者徐慧林)“成语王国的旅游即将结束,在难舍难分的此刻,小游客一定有许多话儿要说吧,请活学活用成语。”“漫游成语王国,它里面的知识和智慧分门别类,博大精深,无穷无尽,只要我们留心积累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大有作为”……这段精彩的师生对话出现在南昌市东湖银星艺术学校所展示的三年级语文活动课《漫游成语王国》中。在这节课上,师生一起漫游成语王国,用成语与国王打招呼,游览成语故事城、成语数字城和动物成语迷宫,最后用成语说感受。记者粗略统计,一节课下来,学生脱口而出的成语竟达到1500多个,学生积累之广泛、运用之灵活,令…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词义来源上,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常识上:在浩瀚的成语中,学生误用成语的情况严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少会为成语学习专门开设一堂课。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成语在小学学习中所占比例较小,而且在作文课堂中和语文阅读课堂中自然而然会提到成语的学习内容。所以,很多老师不会特意去设一门成语课。但成语课程是有必要用几节课进行专门的学习与练习,哪怕是对一个阶段的成语词汇进行复习的课程,都有必要这样测试一下学生的成语词汇应用能力,便于学生记住成语及灵活掌握与使用成语。主要通过对小学成语课堂的设计,让更多的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巧用成语,了解成语的词义以及掌握成语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作为古代文学艺术的继承人能将词语瑰宝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大致由于曲解词语、误用褒贬、颠倒尊卑、用错对象、搭配不当、夸大其词、一语两意等原因被误用。因此,对于成语的使用,应该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对象,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常用成语的识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作为一种被浓缩的信息,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学用成语是识字学文、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成语魅力,遨游成语世界,勤于积累成语,乐于用好成语呢?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简洁精辟、运用频繁,倍受青睐.中、高考试卷中语音、字形、成语等试题均大量涉及成语的读写用.成语成为学生备考不可或缺的内容。近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学生成语词典》。以其人性化的特点当之无愧的成为学生学习成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成语和格言     
一个民族的语文,依其文化的长短深浅,总有不少惯用的词语,泛称成语。为了便于归类,可以把它分为成语与格言两种。成语较短,可以是短句,也可以是片语,而格言应该是整句。成语大半表现事态,而格言大半要说道理。很多入以为白话取代了文言之后,文言就全废了。其实文言并未作废,而是以成语的身份留了下来,其简练工整可补白话的不足。世界各国的成语、格言,往往互相巧合,甚至酷似,令人惊喜。成语与格言其魔力正在于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片语(phrase)。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在英文中译时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相似文献   

18.
汉语成语丰富多采,言简意赅,在语言中被广泛地运用。汉语成语的意义和结构是完整的统一体。结构不同,成语的意义也往往不同。我们要掌握汉语成语,不仅要了解它的意义,还应进一步从语言形式上了解它的构造。汉语的重迭式构词法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这种方式用在成语中就构成了成语的  相似文献   

19.
甲:你喜欢成语吗? 乙:我很喜欢成语,还喜欢用成语做游戏,比比谁的头脑反应快。甲:今天咱俩做回成语与地名的游戏好吗? 乙:怎么个玩法,能举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成语广告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问题、成语问题或者广告问题,确切地说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问题。成语广告到底是文化创意还是文化伤害,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语广告的优劣主要从"关联度"、"接受度"和"艺术性"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巧妙地使商品和成语关联,充分考虑受众的社会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语言艺术手段,是成语广告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行政甚至法律的手段对成语广告一概"封杀",而要尊重成语广告的创意规律,鼓励创造出成语广告的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