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语文》2012,(6):F0003-F0003
我们来自不同班级,却情如兄弟姐妹,我们共同聆听文学的纯粹,彼此倾吐青春的心声,我们就是这样一群畅游在云端的孩子——云帆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没有手机,繁忙枯燥的学习之余,每天睡前听收音机是当时最大的乐趣。整个寝室的女生都疯狂地迷上了一个电台DJ的节目,每天晚上十一点听他的节目成了一种精神寄托。那个DJ红极一时,同时受到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后来有一天他在电台里说这是他主持的最后一期节目了。那一晚,整个寝室都沉浸在无声的伤感中。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网书馆的模样。”当我在学校图书馆某本杂志上看到这句话时,突然有种难以言状的感触……  相似文献   

4.
青春文学社座落在青岛美丽的月湖之畔,创办于1992年5月。成立以来,遵循“服务语文教学,丰富校园文化,陶冶社员情操,提高语文素质”的宗旨,至今已发表社员作品1700多篇,其中600多篇发表在全国多家刊物上。十几年来,在社长吴培光、副社长王兰芝、主编王海燕老师的辛勤耕耘下,500多名社员的青春在这里闪光。连续8年荣获莱西市“创新写作“征文比赛团体一等奖,参加全国各类大型作文比赛获奖480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写作尖手。  相似文献   

5.
莫修云 《现代语文》2010,(5):120-121
1979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新时代的起点。那些迷失在文革洪流中的年轻一代,面对重启的命运之门,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之后,  相似文献   

6.
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杨洪承先生的治学和著述不仅是其个人志业的凝聚和体现,也是一个时代学术变迁的折射。杨洪承先生学术起步阶段对作家作品的寂寞开掘和边缘打捞,体现出他强烈的历史感;他最突出的“文学社群”研究,则是理论拓荒和体系性建构的精彩呈现,具备了一个理论家应有的高度自觉;而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探索及文学社群研究,则是他“文化文本的文学研究”理路的生动例证。管窥杨洪承先生的治学,如果说“文学社群”是他自觉建构和倾心投入,而“文化文本的文学研究”则是暗含的一贯思路。这两个重要学术贡献的张力和意义,仍有待来者进一步延展和拓深。在他那质朴严谨的学院化研究风格中,依然不乏生命的温度甚至激情,那被遮蔽的感性的爝火从未曾熄灭。他的为学一如为人,坚忍、克制源于他的诚笃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