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尤其要注重大力弘扬我省精神家园的内核和精华,把重建精神家园融入灾后重建全过程,形成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灾难是文学的永恒母题之一。汶川大地震后勃兴的灾难母题书写呈现出3个特征:书写形式的多样性与立体感;书写倾向的宏大化与个体化;书写主体的全民性与民间性。灾难书写对精神家园重建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表现为4个方面:灾难母题的专题创作与文艺精品生产研究;"抗震文艺"的审美超越观念与精神家园的审美需求;理性精神与文化自信形成民族精神新结晶;地方文化传统的复兴对精神家园重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成就及成功经验分析,提炼出"都江堰模式"这一实践中产生的创新成果.文章从制度、机制、生态诸方面研究"都江堰模式"的价值,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以后,在恢复重建中形成了灾后重建精神,这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继续.从灾后重建过程中所呈现的新气象、新风尚、新乐章,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视角,把灾后重建精神初步概括为:"坚忍不拔,率先垂范;大爱和谐、感恩进取;我为人人,人人奉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灾后重建精神,都是宝贵的时代精神财富,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区、低碳型社区、法治型社区、志愿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是我们进行社区精神家园建设应该努力的方向。转型时期,加强社区精神家园建设,是完善社区功能,促进社区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中华文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存精神家园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特征有:  相似文献   

11.
北川灾后重建的目标和规划,是要把北川打造成一个特色农业强县、工业强县、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大县,把北川县城建成一个禹羌文化浓郁的森林景观艺术城市,让"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精神家园,是有终极性的信仰或信念,古人称为安身立命之所,孟子直称"安宅"。作为理学的一部分,历史上的关学是中国古代学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关学是如何建设精神家园的,总结其精神家园思想,对今天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借鉴意义。关学代表是张载,其精神家园思想要点,在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文化因素贯穿到各个方面,影响着灾后重建的进度、方向、形式和结果.在重建之初,文化重建就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并形成了汶川地震重建的独特模式:保护利用式重建、城乡互渗式重建、原地起跳式重建、创意植入式重建、主题反差式重建、产业延伸式重建、复合多样式重建、科学教育式重建、机制创新式重建等."五民"模式等是四川灾后文化重建的基本路径,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值得后人思考和借鉴的基本经验.文章分为"春回大地·春歌如潮·春暖花开"三部分,我们将陆续刊发.此为文章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汶川县带来了深重灾难,汶川人民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就是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景区来建设,用旅游统筹全县城镇与乡村一体化,统筹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南北中区域的协调发展,统筹文化与生态建设,推进全县整体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成功探索出了灾后重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其民族精神风貌的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根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相似文献   

16.
一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始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以超人的仁爱、智慧、魄力,通过征战、统一、融合,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率领先民种五谷、制衣冠、养蚕桑、造舟车、创文字、制甲子、定律历、行典章,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杰出的代表和象征。其恩泽遍及华夏大地,故四海之内多处建有祭祀黄帝的纪念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部分,我们有责任研究它、守护它,使它的精神魅力更出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么,我们怎样来认识这个精神家园呢?  相似文献   

18.
陆栋 《华夏文化》2008,(3):14-16
“文化”概念有三百多种定义。从根本内涵上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从事实、事物的意义出发,一是着眼于价值的意义。依照事实的意义一只要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存在过的事实、事物皆可称之为文化;依照价值的意义,则只有历史上、现实中所有合理的、有价值的、有益于国家社会的,才可称为文化。就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课题来说,我们要传承、肯定的主要是有价值意义的文化,兼及有事实意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达·芬奇说:伟大的爱是伟大的认识的女儿。李自建的作品提示了  ──爱是世界秩序的核心;  ──爱是人的精神最本源的推动力; ──爱是繁衍的力量,又是创造的力量。一次非常巧合的机会,我和正在江城武汉市举办环球巡回画展的李自健先生相遇。作为《人性与爱· 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活动的主角,他的人,他的画已经在五大洲的20国家和地区震撼、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当晚的他,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一头稍长的黑发衬托出艺术家的洒脱和风采,略带沙哑的嗓音让人不由地联想到人生的坎坷与在苦难中磨砺出的刚毅、稳建和成熟。虽然他的作…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适应环境、维护群体秩序与指导个人精神生活的工具,成为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曾提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