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据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考出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中的"破额山"地处柳州境内,从而证明柳宗元此诗作于元和十四年柳州刺史任上.否定了学界关于此诗作于永州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这个名字在人们的记忆中,更多的是和他在永州时期的那些思想深刻的政论文、短小辛辣的寓言散文、优美清幽的山水游记、平淡自然的五七言小诗联系在一起的,可要说到他在柳州时期的诗,人们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不多,只有二十几首,但如果说一个作家是用他的全部作品(当然是指那些发自肺腑的作品)组成了他的生命的交响乐的话,那么柳宗元的柳州诗就是他这一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也是重要的乐章,这一乐章不仅会帮助我们了解这位杰出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去年十二月底,南开大学中文系孙昌武副教授,到广西柳州参加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后,来永州考察,被邀来我校作了关于柳宗元研究动态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4.
论柳宗元柳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及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情感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因再次受贬而心情较永州时期更加抑郁痛苦绝望;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兴利除弊,竭尽全力治理柳州。同时柳州的山水也孕育了他创作的灵感,其诗歌风格不再以永州时期的简古疏淡为特殊风貌,而是有所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全新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5.
学者鲜把《冉溪》与《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对比品读。二诗同写种树,但表现出的作者心态却已截然不同。前者作于永州,悲愤中不失积极进取,期待来日有所作为;后者作于柳州,已然对重回京城表示绝望。但或许正是这种绝望,促使了柳宗元更全身心地为柳州百姓谋福利,并成为柳州人民千百年来一直怀念的"柳侯",此亦成为柳宗元政治生涯不幸中的大幸。  相似文献   

6.
永州十年,是柳宗元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形成了自己诗文的艺术特色的审美风貌。柳州四年时期的创作在风格上是永州的沿袭,是一脉相承的,但有一些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个人特色。本文从柳宗元被贬永州和柳州两个不同时期入手,着重探讨以这两地为代表的贬谪时期诗文创作风格上的异同,从而深化柳宗元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的赏析。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痕迹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生活在动荡年代,因为革新曾经多次遭贬,被贬十年之久于湖南永州当司马。我现在要说的不是永州,而是之后柳宗元被贬到的柳州。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被贬永州初期,曾试图从道教的服药修炼中获得精神解脱,但最终失败了.柳宗元现存的三首种药诗,是反映上述主题的一组组诗.柳宗元放弃服药修炼的外部原因之一,是永州人民对诗人的同情和关心.  相似文献   

9.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江雪》。(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柳宗元原来在京城长安做官,因为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这些人联合起来反对革新,革新失败了。参加革新的人有的被杀害,有的被降职。柳宗元就被流放到永州做了一个小官。永州就是现在的湖南零陵县,在唐代时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柳宗元在永州还想着革新的事,就写了这首诗,来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和感情。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山水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永州时期偏向于清、静,这是因为他在永州时期还对未来充满信心,和不断地表现自己的清白;而柳州期间的山水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了很大地变化,以当地风物为表现,意象峻峭险恶,这表现了他强烈的情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海州云台山中的偕隐洞、会隐庵,是明朝遗民刘文照负其祖母逃归东海、隐居其中的遗迹。刘文照的祖母是崇祯皇帝的外祖母,崇祯皇帝的生母刘太后是海州人。刘太后之大弟刘效祖,其子为刘文炳;次弟刘继祖,其子为刘文辉、刘文照。李自成起义军陷北京,刘文炳等均自尽,唯有刘文照负其祖母逃回海州故里隐居,成为海州地区的明朝遗民。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被贬谪之后创作了大量的咏竹诗及其他咏花、咏树、咏药的咏物诗,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其遭贬谪的苦闷和失意及对理想的不屈追求,并能进一步探究其贬谪心态与咏物诗之密切关系。柳宗元的咏物诗不仅渊源于其贬谪心态,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其贬谪心态,尤其是具有独特地理和深厚历史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柳宗元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刘再复以性格论和主体文学观为学界瞩目,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对其文论发生、发展缺少整体把握。事实上,鲁迅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鲁迅对刘再复本人及其文论有着深远影响。刘再复的鲁迅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走向纵深,20世纪90年代开始反思。刘再复对鲁迅本人及其态度的变化,正体现了他本人学术道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直至离世,一直带有明显的悲怨情怀,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去消解他的悲怨之感,并时有创获;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正是柳宗元的悲剧命运、悲怨情怀及其消解方式促成了他的文字创作与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15.
对故乡的关注一直是刘震云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这条感情的流脉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这为我们探究其创作心理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向度:他怀有怎样的一个故乡情结?又何以表达这一故乡情结?文章以刘震云从初入文坛的创作到三部“故乡系列”长篇小说这一向度作为切入点,力图对其创作进行一些深度的探悉。  相似文献   

16.
《比兴》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六篇,是刘勰对古代诗文创作方法的论述。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对于赋,刘勰在《诠赋》篇已结合对辞赋的论述讲到一些。本篇专论比、兴,除二者关系较为密切外,也说明刘勰认为在艺术方法上,比、兴更值得探讨和总结。刘勰虽以"比兴"并称为题来论述他的创作观,在篇中提出了自己对比、兴的理解,也试图把比、兴方法和思想内容的表达密切联系起来,并在字里行间强烈表达了"兴"之创作方法的重要性,但他在篇幅上却以极大的空间来专论"比"的特质和运用,始终没有明确的描述"兴"的内涵及其使用方法,使我们难以清晰得见刘勰的"兴"义观。本文拟结合刘勰的时代特征和他的文学评论思想探析其隐于其中的"兴"之义。  相似文献   

17.
汉初,汉高祖刘邦数次想废掉太子刘盈,而想让他的另--JL子赵王如意作为他的继承人,因此出现了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件。可是刘邦最终放弃了易太子的念头。易太子失败的深层原因是吕后通过家族势力、臣子的力量千方百计地稳固刘盈的太子地位,使事态和政局朝有利于己方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译家。在翻译外国诗歌的过程中,他积极地吸取外国诗歌的营养,将其用之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从而促进了新诗的发展。刘半农对其译诗主题的借鉴是其译诗对其作诗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所创作的一些抒情诗、叙事诗等诗歌中都可以读到外国诗歌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刘应秋三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15-20,2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刘应秋的生平事迹加以考证:一是考证其家世。主要考察刘应秋与安康刘姓文学世家的关系;二是考证其履历。主要根据刘应秋的诗作及其序文,对有关其生平的史料加以梳理,整理出他的生平履历;三是考证其交游范围。主要选取与刘应秋过往甚密者加以分析,突出这些人物对其生平及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的《出师表》以缅怀先主知遇之恩和决心兴汉讨贼的虔诚心态,透辟地论析了三国鼎立的时局,提出了出师伐魏的种种理由,阐明了内心深处对后主不善治国的忧虑,陈述了多年来为复兴汉室辅佐二主所付出的艰辛,表达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毅精神和耿耿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